陈洪标 | 文
故宫这幅怪画300年无人懂,放大20倍,右上角的黑点,看了让人笑翻!
▲华喦《峰虎》(局部)。
故宫有一幅怪画,300多年来无人能看懂。看不懂,主要是因为有三大疑问:一是画家为什么要把一只老虎,画成夹着尾巴的丧家犬模样?二是这样的画为何还能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三是画的名称为什么取名《峰虎》,我们只知道有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300多年前,难道还要峰虎?
▲华喦《福禄图》(局部)。
这三大疑问,先放一放,先来看看画这幅画的画家是何人?他叫华喦,也称华岩,字德嵩、秋岳,号新罗山人等。他是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工笔人物、山水、花鸟、草虫都很厉害,尤其画动物更是栩栩如生。
▲华喦像。
画虎是很多画家的喜好,例如国画大师齐白石也爱画老虎,不过多以背影示人,而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孖为画老虎,家里还专门养了两只老虎,被称为虎痴,近现代的画家则更多了。纵观历代画家画虎的作品,无论威猛,还是温雅,都体现了一种王者风范,但是把老虎画成丧家犬一样的,却微乎其微。
▲华喦《天山积雪图》(局部)。
初看这幅作品(见图一),画面上的老虎骨瘦如柴,只剩了一副骨架,没有一丝威猛霸气,反而是一副瑟瑟发抖的模样,几乎蜷缩成一团了,还夹着尾巴,一脸垂头丧气,两只眼里写满了恐惧。有人说连丧家犬都不如,简直是一只病猫。
▲华喦《美人图》(局部)。
作为一代绘画高手,且以画动物著称的华喦,为什么要把老虎画成这副模样?他究竟想表达什么?不可否认,华喦是位有想法的画家,在他笔下的动物,都带有人物的神情,而且都与人物的表情相呼应。例如他画的《福禄图》(见上图二),寿星昂头看天,紧随的梅花鹿也昂头挺胸跨步向前,甚是可爱。
▲华喦画鱼。
而下图他画的《天山积雪图》,更是如此。一个红衣男人牵着一只骆驼,却突然停了下来,站在积雪里,抬头看着天上的飞鸟,身后的骆驼也把头抬高高,看得特别认真,像人一样憨厚可爱。很显然,这样的画面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这是华喦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了笔端,让人和骆驼的神情来渲染画面的意境,行走在天山的积雪中虽然艰难,但也有美的景致,有飞鸟相伴。
▲华喦《美人图》(局部)。
华喦的这种托人借物的寄情手法,是传统中国画表达意境的一种方式,让画面更加生动,充满情趣。由此可见,华喦画《峰虎》必有原因。但原因在哪里,后人百思不得其解。
▲华喦《峰虎》。
由于这幅画的年代过于久远,原画被破坏得很严重,需要修复,这时在修复的过程中,发现画面上老虎身边有一些极小的黑点,但又不是霉斑,专家把这些小黑点放大20倍,发现这些黑点原来是一群野蜂,尤其对画面右上角的黑点进行修复,一只扇动翅膀的野蜂栩栩如生,正要朝着远去的老虎杀将过去。
▲华喦《峰虎》(局部)。
原来昔日威风凛凛的山大王误入野蜂的领地,被蛰得无力招架叫苦不迭,只能夹着尾巴无奈地挠脸门了,一副狼狈相跃然纸上,让获知真相的人们看后不禁失笑,尤其老虎的那副翻白眼的可怜相,简直让人笑翻在地。
▲华喦《蜂图》(局部)。
另外,华喦将此画取名为《峰虎》,“峰”既谐音“蜂”,又谐音“封”,起到双关作用,意思是一群小小的野蜂就把老虎的威风给封杀了,大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意。也有人认为,这是华喦在表达自己的失意和无奈。
▲华喦花鸟。
由此看来,这并非华喦“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败笔,而是形象地刻画了老虎被野蜂蛰之后的囧态,既充满创意,又诙谐有趣,让观赏者眼前一亮,加上双关画名,从历代画虎精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故宫的传世名作,也是实至名归。
▲华喦山水。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