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作者: 朱生豪
1932年秋,之江大学四年级的学长朱生豪认识了一年级的学妹宋清如,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通信。至1942年5月,二人结为夫妻。这本《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便是朱生豪与宋清如十年间尺素传情的产物。
这些情书是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也是朱生豪写给他自己的。据宋清如回忆,朱生豪不止一次地说过,所谓爱的对象主要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所以说,这些情书的对象,不仅是宋清如,还是朱生豪想象中的宋清如,他是在面对想象中的宋清如,倾诉自己的爱,倾吐自己的心扉。
因为如此,他的爱是纯粹的,因为如此,他的话语是从内心真实流淌出来的,没有矫饰,没有渲染,纯然一派天然,自由自在。
读先生的信,就像读诗,让人舍不得一次看完。
阅读的过程中曾经嫉妒得忍不住要跳脚——这等才情的男子只怕世间无双,自己这辈子只怕是遇不上了。
那个年代,信寄得太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因此,写信是一件极端浪漫的事情。通过墨水透过纸张的渲染感受到心的温度,通过笔记的走向感受到写信人当时的狂喜或者孤独。
那个时代战火纷飞,时局动荡未来渺茫,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是两个人的支柱,是两个人的寄托。那些美妙的文字,是磐石无转移的深情,那些情书是幸福来之不易的见证。
爱情很美,来之不易,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2.
《爱眉小札》
作者: 徐志摩
《爱眉小札》是徐志摩欧游归来1925年8月9日至31日、9月5日至17日写的26篇日记。日记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炽热而又遭压抑的恋情的真实反映,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是“登记因爱而流出的思想”。因此,用《爱眉小札》完成一个徐志摩爱情观的全方面注解的考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徐志摩,很多人会说他是一个很花心的男人,因为他的生命中有太多的女过客;很多人也会谴责他的冷酷与无情,是的,对于张幼仪来说,他的背叛的确是残酷与冷漠的。可是,他是诗人,诗人是为爱而生的,我们可以唾弃诗人的花心,鄙夷诗人的背叛,唯有诗人的爱,我们不可以嘲弄。爱是伟大的、爱是壮烈的、爱是无边际的,诗人的爱尤甚。
我们在这里,只谈《爱眉小札》,只有摩和曼。作为诗人,徐志摩是多愁善感的,他将火样的激情和心灵的震颤用燃烧着的生命谱写成一篇篇传世佳作。他的爱情诗是传世而不朽的,然而,当他用自己燃烧着的生命飞蛾扑火般投入这场充满着与世俗和偏见较量着的爱情时,那迸发出的灵感,抒发的爱的火焰,却远远不是诗歌所可以承载的。于是,便有了这连篇累牍的书信与日记。
诚如志摩先生,他在信中也写道“或许我爱你不如从前那样热烈,但这些年来我的爱更加诚挚,更加真心。”我早该知道爱情不可能永远如奔腾的河流,它总归要融入大地,变成涓涓细流,才能细水长流……
3.
《那些不舍的爱与孤独》
作者: 朱湘
整本书是朱湘写给爱妻的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妻子的点滴关爱和不舍,性格倔强在他的记事中可见一斑,而他的诗平和宁静温情,历经锤炼,诗是他的净土吧,他把诗当做一片不可侵犯的神圣的领土,倾诉了他的爱和不舍。朱湘本人在民国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中并不如雷贯耳的知名,但是他的清新的诗风还是为他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足迹。
这是一桩旧式婚姻,也是一段崭新的爱情,一切从一个新名字开始——“霓君”。诗人朱湘给指腹为婚的妻子取了这样一个如烟似梦的名字,或许是诗人对爱的寄托吧…
诗人负笈海外,遥远的距离把这段旧式婚姻扯成了千丝万缕的眷恋,化成一百多封情书,封封编号,句句叮咛。
摇荡的太平洋终于盛不下诗人的爱与孤独,他提前归来。可是,诗人的狷狂和孤傲,很快使生活和情感陷入了窘境,一个冷峭的清晨,年轻的诗人自沉燕子矶,繁花成一梦。
多年后,友人遇到了在绣厂谋生的霓君,曾绣嫁衣,挑红豆的双手,如今默默织补,只为生活——她是否还记得诗人的呢喃?
罗念生曾整理好友朱湘情书94封,结集为《海外寄霓君》。那段隔山越水的孤独和爱恋,得以弥恒至今。
而如今这个资讯汹涌的时代,稀缺的,只是这些萧索纸笔里透出的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