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诸葛亮的悲哀_仁至义尽,默默的承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84
导读

但刘备是否真的按照诸葛亮所设计的路走下去了呢? 创业之初,在诸葛亮也的确参予了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刘备也许是久经沙场,自然非儿子能比,但在关键时刻,就可以看出他的本质来。刘氏天下,也本是他自己的,所…

刘备三顾茅庐,方请得卧龙先生出山,自言如鱼得水。在隆中时,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即著名的《隆中对》,未出茅庐而已有三分天下。对于诸葛亮的智慧,世人赞叹不已。

但刘备是否真的按照诸葛亮所设计的路走下去了呢?

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比起关、张来要逊色不少。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程度很值得怀疑,毕竟军师亲不过兄弟。

创业之初,在诸葛亮也的确参予了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但取西川时,为何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参予,可惜庞统命短,最后的事情不得不由诸葛亮完成。刘备称帝后,为了给关羽报仇,不惜动用倾国之力,铤而走险,结果可想而知。诸葛亮明知劝阻无效,只好缄默。可见,刘备根本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当然,除非到万不得已之时。这一仗,不但赔上自己的老命,也损失了另一个兄弟的性命,更葬送了自己一生戎马而来的蜀汉基业。

诸葛亮只能默默承受这场残局,但上天偏偏让刘禅又愚又弱。武侯纵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挽救蜀汉日渐衰弱的气势。但他仍然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只有刘备死后,诸葛亮才能真正实现他的《隆中对》。

虽然,他的一些过错被有些人死死揪住不放,痛失街亭,逼反魏延。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用兵如神,但不善用人,究其因,“刘项原来不读书”,所谓知书明理。而善于用人者,多为奸雄,刘备亦然。洞悉这个道理,就不难明白孔明的瑕疵了。

以刘禅之庸,盖袭自其父。刘备也许是久经沙场,自然非儿子能比,但在关键时刻,就可以看出他的本质来。刘氏天下,也本是他自己的,所以他可以弃之不顾。说到底,还是小人一得志,就忘乎所以。

诸葛亮作为封建意识下的人臣,可以说仁至义尽。也无愧于智慧的化身。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