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2日,原本平静的巴伦支海域发生了一起悲剧,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发生爆炸事故并沉没,艇上118人无一生还。“库尔斯克”号是一艘949A型核潜艇,水上排水量一万多吨,水下满载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对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俄调查认为,事故原因是核潜艇上搭载的鱼雷内的高浓度过氧化氢外泄引起了爆炸,鱼雷爆炸产生的碎片恰好击中了弹药库里的弹头,在135秒后引起了二次爆炸,最终导致潜艇沉没。
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之后,一方面是众说纷纭的事故原因引发热议,另一方面是多个国家争相打捞的火热局面。据报道,在“库尔斯克”号沉没后,英国、挪威等国家,主动提出要帮助俄罗斯打捞潜艇的残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国家好心,而是因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浑身上下都是宝。一旦打捞到“库尔斯克”号,就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武器装备,一窥俄罗斯核潜艇技术。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搭载了“花岗岩”反舰导弹。“花岗岩”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是俄罗斯引以为傲的反舰利器,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艇载反舰导弹之一,甚至是航母的噩梦。该反舰导弹长10米,采用弧椎体弹头和圆柱形弹体,弹体中部安装了一对大后掠角斜梯形折叠式后掠翼,尾部安装了一对后掠式梯形水平翼和一片下垂尾翼,弹头后段安装了两台固体火箭发动机。“花岗岩”反舰导弹的巡航速度为2.5马赫,射程超过500千米,可搭载多种型号的战斗部。该导弹的威力十分强大,一枚即可重创一艘大中型战舰,一组的话足以瘫痪一个舰队,因此备受关注。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搭载了“风暴”高速鱼雷。俄罗斯的调查结果显示,正是这种鱼雷引发了“库尔斯克”号的爆炸。“风暴”高速鱼雷也是一种神秘的潜艇武器,威力也相当强大。资料显示,“风暴”鱼雷是一种超空泡鱼雷,能够突破物体在水下运动的极限,进行高速运动,速度之快被称为“水下导弹”。该鱼雷长8.23米,头部是超空泡发生器和战斗部,尾部是大孔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周围有8个小型圆柱形启动火箭。“风暴”高速鱼雷的水下速度可达230节,是其他先进鱼雷的5倍。所以,很多国家都对“风暴” 超空泡鱼雷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其技术。
除了上述两种武器外,“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涂层和钛合金材料等,也是觊觎的对象。“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表面有一层橡胶状的物质,这是一种特殊材料制作的涂层,可以吸收雷达波的辐射,减少被反潜武器侦测到的几率,保证了潜艇良好的隐身性能和生存能力。“库尔斯克”号的部分艇体使用钛合金打造,其材料技术也是多国想要获取的。有报道称,在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过程中,艇体出现了4个本不应该被切割的洞,其用心可见一斑。
为了保护“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搭载的武器装备,保证其技术不被窃取,俄罗斯也是煞费苦心。在“库尔斯克”号的失事海域,北纬69.4度、东经37.35度的范围内,俄罗斯海军先后派出了“哈尔拉莫夫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等在内的战舰和潜艇进行日夜巡航,谨防不速之客的到来。如果“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武器装备和技术的话,俄罗斯绝不会这样大张旗鼓地派出舰艇保护,有些国家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好心提出帮助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