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震惊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人们把一元叫做“一块”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2
导读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被人约定俗成的叫法或是称谓,我们总是习惯于这样或那样的表达,却很少想过为什么。 因为原来只有5毛钱,后来有一张5毛对另外一张说:“咱俩在一块吧。” 照这样说看来…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被人约定俗成的叫法或是称谓,我们总是习惯于这样或那样的表达,却很少想过为什么。只是偶尔会脑洞大开,就比如想一想:人民币上明明都标注了的一元,为何我们老是叫它一块?

随手一搜

发现其实早就有人对此有疑惑了

相关词条竟有700多万

对于网友的脑洞我真是无比佩服:

因为原来只有5毛钱,后来有一张5毛对另外一张说:“咱俩在一块吧。”后来就一块了。

照这样说看来,如果进一步问,人民币上明明是一角、五角,为啥又要叫一毛、五毛呢?

人民币有主币、辅币之分

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单位;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共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使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6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

因此我们看到的一元即为主币,一角即为辅币。

“块”之称谓从何而来

对于我国的主币单位,人们口语中常习惯使用“块”这个量词。“块”作为主币量词,大致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写作“塊”,释为“土块也”;引申为块状物的通称,如石块;引申为量词。

而外国银元进入中国,“块‘则开始被视作银块称量使用,一块洋钿”、“两块大洋”、“三块袁大头”即是其客观表现,量词“块”长期与银元相联系计量使用,关系逐渐凝固,而被当作主币单位量词使用,后虽纸币取代银元,但“块”的这种用法被保持下来,成为今天群众使用的一种非正规的主币单位量词。

说完”块“,不妨再来说说”毛“

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角,兽角也,象形。”外国银元进入中国时,与银元配套分等的小银元也流入了中国,民间称其为角子、银角子、银毫,辅币单位“角”应是由名词“角子”发展而来,与数词结合而表示小额货币数量的“一角”、“二角”等,且清后期以来一直行用于民间。后来清政府自铸龙洋时,一元以下的小银币也被称为角子或小洋,有的并在币面注明“一角”,“二角”、“五角”等。

”一元“,”一角“既已作为货币单位固定下来,便不再探究其背后的名词意义。然而,我们常常称“一角”为“一毛”,又是何故呢?

“毛”本是读“毫”,为记账方便,往往将“毫”省笔为“毛”。久而久之,习非成是。现在仍然有的地方读“毫”不读“毛"。如香港特别行政区使用的一毫硬币。

只在人民币语意中互通使用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一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都可以找出很多。然而,今天所说的“元与块”、“角与毛”却并不属于这一范畴。就比如我们常说的“角落”就不能用“元落”来代替,你们说呢?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