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早就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了,我看着过去的老照片,会很感谢现在这个时代。以前的拍照门槛非常高,一张照片是极其珍贵的。而现在,拿出手机就能拍出一张曝光正常、色彩表现不错、整体观感很棒的照片。
前阵子在日本玩,使用手机和相机交替拍照。在用相机拍摄一些大光比场景的时候,直出照片不是高光过曝,就是阴影太暗,虽然可以通过后期处理,但是依然不如手机那么方便。比如这张车厢里的照片,我想同时拍清楚车厢内的小姐姐和车厢外的海,相机需要各种调参数和后期,但手机随便一拍就成了。
这随手一拍,背后可是有许多我们感知不到的技术和算法加持。手机摄影一直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尽管去释放你的想象,剩下的交给手机。而在这个方向上最典型的代表,便是iPhone。
iPhone 11发布已经快有两个月了,这段时间我一直用它拍照,这么长时间使用下来,觉得它的拍照体验可以用四个字总结:只要你想——你不需要做太多事情,只需要专注于拍摄这件事本身,其它的工作都会由iPhone 11 帮你完成。
那iPhone 11 是如何完成的?
超广角:拍到更多
这一代iPhone 11相较于上一代iPhone XR 增加了一颗超广角镜头,而又比iPhone 11 Pro 少一颗长焦镜头。对于曾经的iPhone 用户而言,第一次用超广角镜头能够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拍摄建筑和风光时更加实用,在拍你们的女朋友时也更容易把腿拍长。
并且由于超广角能够拍到的内容更多,你可以记录更多的画面内容,毕竟首先要拍得到,其次再来说拍得好。
其实超广角在安卓旗舰机上早已普及,但是苹果把它的体验做得更加出色,首先是在两颗镜头的焦段切换时更加自然,并且保证色温、曝光、白平衡一致。
其次是,苹果针对超广角镜头新增了“超视野取景”功能,会在拍摄时让两颗摄像头同时工作,你在使用广角镜头时还能看到两侧由超广角镜头捕捉的画面,不过我最开始还挺不习惯这个功能的,很影响构图。拍摄完成后,系统会自动保留超广角拍摄的画面,你可以在相册里进行重新裁减构图。
这一点很贴心,你专注于眼前的取景框画面的同时,手机已经给你记录下取景框之外的东西了,让你有后期调整的空间。
但是这颗超广角镜头的拍照画质我个人并不太满意,相较于主摄像头,肉眼可见的画面锐度降低,画面边缘紫边控制一般,并且还不支持夜景模式。因此只有在光线条件不错的情况下我才会使用超广角拍摄,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使用成像素质更好的主摄像头。
算法摄影:再拍得好
iPhone 11 基本可以说是苹果在“算法摄影”这件事上的完全体了,它集合了Smart HDR+Deep Fusion+Night Mode三种不同光照环境下的摄影算法,这三种算法分别负责高亮度、中等亮度、低亮度三种情况下的拍摄。
iPhone 11 上采用的是新一代Smart HDR 算法,与之前的Smart HDR不同的是,新一代Smart HDR 会分析画面中的信息对每一部分进行区分处理。比如在拍摄逆光人像时,人脸的肤色和亮度都会被提亮,而天空高光部分则会被压制住,最终呈现出一张观感不错的照片。简单来说就是,该亮的亮,该暗的暗,而不是一味地提亮阴影压低高光,这也使得iPhone 11拍出来的照片更具立体层次感,我相信喜欢用iPhone拍照的朋友一定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
至于Deep Fusion深度融合技术,根据苹果的说法是能够获得更多的画面细节。我们实际测试对比下来发现,其实在整体观感上Smart HDR和Deep Fusion差不太多,但是开启Deep Fusion后的照片锐度要比未开启的时候更高,放大看细节也要更丰富一些。下面两张就是Smart HDR(左)和Deep Fusion(右)的对比图,可以看到布艺沙发上的纹理变得更清晰了,放大看也能看到许多细节。并且Deep Fusion的白平衡也要比Smart HDR准确一些,Deep Fusion很好地还原了沙发的颜色,而Smart HDR有些偏暖。
而Night Mode夜景模式想必也是最吸引老用户升级iPhone 11的一大卖点,它解决了苹果一直以来在夜间拍摄方面的短板。在检测到弱光拍摄时将会自动开启,同时估计需要多长时间的曝光合成时间,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模式,依然秉持着iPhone 只需要按下快门的拍照原则。等待一会儿,一张高光控制出色,阴影细节完整,色彩自然的照片就出现了。
但是我必须要吐槽的一点是,iPhone 11 如果没有自动检测开启 Night Mode 夜景模式,使用自动模式拍摄夜景的表现没那么令人惊艳,高光部分的控制并不如三星、华为这些安卓旗舰,比如下面这张图的广告牌有些是过曝的。NIght Mode 夜景模式下的高光控制则要出色得多,但可惜的是夜景模式并不能手动开启,以至于有时候想用都用不了。
iPhone 11 的算法很大程度上依赖着A13仿生芯片的强大算力,这也是手机拍照相较于相机拍照弯道超车的一点。这些多帧HDR合成之类的操作得在电脑上处理好几秒才能完成呢,而在手机上,一切的工作都在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全部完成了。
你只需要在拍摄主题上发挥你的奇思妙想,其它的额外工作都不需要你费心。专注于创作,抛开其它束缚,这就是算法摄影的最大魅力。
创作的乐趣
有时候打开相册回忆过去的照片时,发现Live Photos(实况照片)记录下了拍照前后的一些动态画面,它虽然没有一段视频那么长,却能捕捉意外的小细节。而Live Photos还有其它玩法,最典型的便是长曝光照片,拍摄流水时非常有用。要知道,在相机上拍摄日间长曝光你还需购置额外的减光镜和三脚架,一顿操作下来非常麻烦。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它的裁切构图功能,它会自动帮你进行画面调节,也可以手动调节旋转角度、垂直、水平矫正等等。一张好照片构图很重要,能做到横平竖直就已经超越大部分普通人的照片了。比如上面这两张照片,很显然经过视图矫正后的图片看上去观感更好。
有关第三方图片处理App的推荐,我只简单推荐三个我最常用的(从左到右一次是一闪、Lightroom、Snapseed):
一闪OneTake:懒人专用,这款App的滤镜主要是胶片风格,照片质感非常棒,我懒得修图的时候就直接用它套滤镜,方便又好看。
Lightroom手机版:对于摄影师来说,电脑上常用的就是Lightroom,而在手机上它也保留了很多重要功能,比如HSL、曲线、分离色调等等,有时候我会用它来进行一些照片的精心调色。
Snapseed:这款App可以说是手机上的简易版PS,它有非常丰富的照片处理功能,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局部调色处理,适合有更多想象力的你来使用。
不用你做,只要你想。
我接触摄影大概三四年时间了,按下的快门粗略估计大概也有近十万次。我不断地在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称之为一副好的摄影作品。是用全画幅相机拍出来的锐度高、画质好、像素高的照片吗?是精心补光的人像照吗?是精修无瑕疵的后期调色吗?
其实好照片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在我看来,只要这张照片记录了你想记录的,表达了你想表达的,你的情绪、故事、想法都能够通过这张照片展现。它可以是你精修美图后的自拍——它表达了你追求美的态度,它也可以是一张加班打卡照——至少记录了你努力的时光,还可以是你和朋友出去玩的合影——定格了你们的美好时光。
那么在这样一个标准之下,我认为,手机就是当代最棒的摄影工具。你不妨试着打开相册,看看以前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是不是会比那些你看过的摄影大师的作品更加令人印象深刻?非常感谢所有在手机摄影道路上不断研究和进步的厂商,近些年手机摄影的发展速度是肉眼可见的变快,正式因为他们在这条路上的创新追求,才让每个人都能够轻松成为生活中的创作者,将源于生活的艺术又反馈给生活。
iPhone 11是手机摄影这件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未必是所有手机中拍照画质最出色的,但一定是体验最好最方便且最受大家欢迎的拍照设备。
你不需要去做,只需要去想,让你的所见所想全部都#Shot on Your Phone #Shot on iPhone。现在,就是最好的创作时代,拿出你的手机,记录下现在。
注:本文所有照片均由iPhone 11 拍摄,包括iPhone 11 本身的产品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