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和平_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圣诞狂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98
导读

老城的拐角处,一个肥硕的圣诞老人笑脸迎人,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女性纷纷与可爱的圣诞老人合影;而他的对面,就站立着一位头戴圣诞帽的骷髅;老城的小巷子里,一串串小巧而精致的LED灯被悬挂起来,闪烁在夜空中;教…

2018年年底,在叙利亚旅行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我在圣诞节前,重新回到了首都大马士革。

从满是战争废墟、冷冷清清的阿勒颇回到秩序井然的大马士革时,街上已经张灯结彩,圣诞老人、圣诞树和各种星星点点的LED灯各就各位,整个城市似乎都在企盼着圣诞节的到来。

叙利亚有14%的人口是基督徒,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生活在大马士革。但这一年的圣诞节,已经不再是只属于某个宗教的节日了。我的叙利亚朋友们告诉我,2011年内战爆发以来,电力供应极其不稳定,再加上街头爆炸和袭击频发,人们只敢在家里过节,根本不敢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大肆庆祝节日。

而随着2018年政府收复首都以南的雅尔穆克(Yarmouk)地区、重新控制大马士革,情况终于有了好转。如今,大马士革电力供应逐渐稳定、街道基本安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刻,无疑属于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基督徒。夜晚的老城重新恢复生机、人头攒动,酒吧外的花坛边,年轻人们拿着酒瓶席地而坐、谈天说地。节日气氛的回归,象征着和平的临近,象征着这个国家有望回到战前安宁的状态。

圣诞期间,巷道也张灯结彩。本文图均为 姚璐 摄

典雅的大马士革老城

正如我的叙利亚朋友所说的那样,“今年的大马士革对于圣诞节的准备尤其充足”。

老城的拐角处,一个肥硕的圣诞老人笑脸迎人,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女性纷纷与可爱的圣诞老人合影;而他的对面,就站立着一位头戴圣诞帽的骷髅;老城的小巷子里,一串串小巧而精致的LED灯被悬挂起来,闪烁在夜空中;教堂外装点着长筒袜、圣诞铃和五角星形状的灯;夜晚,酒吧门口传来悠扬的小提琴演奏的圣诞歌曲;人们甚至会在自家阳台上挂起一串串LED灯。

酒吧门口的圣诞表演

大马士革人民似乎要绞尽脑汁,把积压了七年的所有创意,以及对节日的热切期盼,都一股脑发泄出来。

内战爆发以来,“战争”似乎成为了叙利亚唯一的代名词,但内战以前,叙利亚曾是一个很受西方游客欢迎的国家。倭玛亚王朝时期,大马士革更是西亚地区的文化中心。

阿拉伯有一句谚语:“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空中,大马士革与之齐名”。

当我从黎巴嫩的陆路口岸入境叙利亚、抵达大马士革老城时,就深深爱上了这座“与天堂齐名”的城市。我住在大马士革老城的直街,出门左拐是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哈米迪亚集市,右拐是安静、雅致、有序的富人区;穿过几条小巷子,就是老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各式各样的店铺林立在巷子两旁,网红披萨店和面包店常常排起长队,酒吧、水烟店和精致的咖啡店遍地。

优雅的老城

大马士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城市,也是最世俗的阿拉伯城市之一。在这里,教堂和清真寺比邻而居,随处可见不戴头巾、穿着短裙、抽着烟的阿拉伯女性。在大马士革老城散步时,我时而觉得自己宛若身处古老而典雅的耶路撒冷,时而又觉得自己似乎穿越到了自由开放的巴黎。

老城里热闹的商业中心

如今,战争的阴霾渐渐远去,生活重回正轨。人们对节日的祈盼,似乎要从这遍布大街小巷的圣诞装饰里满溢出来。亲眼见过被战争蹂躏得面目全非的阿勒颇后,我尤其迷恋大马士革老城的热闹、安宁与祥和。所有微小的幸福都被我放大,每一个闪烁的LED灯、每一家五彩斑斓的小店、每一群欢声笑语的人们,在我看来都那么美、那么迷人。

圣诞夜狂欢:乐队巡演

从我住的宾馆窗户望出去,就是一个教堂。平安夜这天,平日里不开放的教堂人头攒动,刚放学的孩子们在教堂外东张西望、满眼期待。大马士革看上去已经准备就绪,只待夜幕降临,就将开启一场阔别七年之久的狂欢。

小女孩们正在看圣诞派对的海报,看到我的相机,立马转身对着镜头微笑

随着天色渐暗,整个老城一下子复活了。老城的地标——多玛门(Bab Touma)附近生意火爆的鸡肉卷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教堂里人山人海,扮演亚当和夏娃的志愿者邀请人们合影留念;大街上车流不息,人们戴着圣诞帽从四面八方赶来,涌入人声鼎沸的老城小巷。

我跟随人群,来到了一座教堂。乐队的年轻男女们头戴圣诞帽,手上拿着小号、长号或鼓,正在列队准备出发。人群簇拥着乐队,里三层外三层,把教堂挤了个水泄不通。

伴随着指挥的手势,打头阵的鼓手们整齐划一地开始敲鼓,慷锵有力的节奏在空气中奏响,跟在后排的小号手们跟随着节拍,列队缓慢地走出教堂。围观的人群也一拥而上,跟着鼓声和乐队的脚步,共同行进。

浩浩荡荡的巡演乐队

这天晚上,老城里的许多店铺都已经关门,但闻声而来的人潮依然汹涌。乐队在不怎么宽的巷道上边打鼓、边列队前行。我被人群推搡前进、被欢笑包围,暂时放下了对战乱国家人员密集场所的些许恐惧和担忧。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的热闹、音乐、人群、狂欢,在这些年的叙利亚几乎是天方夜谭。我的一位大马士革朋友告诉我,在榴弹和炮火频发的时期,大学关闭、街道危险,他只能终日待在家里,百无聊赖、与世隔绝。战争不仅会剥夺人们的生命,也会剥夺人们庆祝节日、正常生活的权利。而此刻,叙利亚人终于可以放下心来,重新享受生活了。

快到老城地标多玛门时,小号手们举起小号,开始演奏圣诞乐曲《Jingle bell》。

欢快的音乐响彻老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只能挤在狭窄的人行道上,高举着手机录像拍照。长长的乐队队伍和自发跟随的民众,缓缓地在张灯结彩的老城里挪动,人们欢笑着、唱着、叫着,把节日气氛,带去老城的每个角落。

乐队巡演结束后,我的叙利亚朋友Maysoon邀请我去家里玩一种多米诺棋牌游戏。在寒冷的大马士革冬夜里,她一边打开租住房的暖气机,一边告诉我,战争如火如荼时期间, 供电设备有时会被炸毁,“我们用不了暖气,只能在家里瑟瑟发抖”。

而这样的情况,如今并没有在叙利亚绝迹。我去地中海沿岸城市拉塔基亚、塔尔图斯时,每天都会供电几小时、再断电几小时,循环往复;我去阿勒颇时,同屋的库尔德女孩总是趁着电力强劲时开一会暖气机,再艰难地熬过断电的时光。

对于这样一个刚刚从战争中复苏、百废待兴的国家而言,一个有灯光、有暖气、有音乐、有人群的圣诞夜,实在是妙不可言。

安宁的圣诞节

圣诞节这天,我的手机响个不停,叙利亚朋友们不停地发来文字、语音甚至视频,向我问候节日快乐,跟我分享叙利亚各个城市的圣诞活动。

由于是工作日,又没有大型活动,这天晚上的老城比圣诞夜清净了不少。我毫无目的地在小巷子里转悠,吃网红面包和甜点、逛街边小店、看人来人往。多玛门附近,依然有记者站在摄像机前报道这个和平的节日;路上,依然有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奶奶牵着戴圣诞帽的小女孩;萍水相逢的叙利亚路人向我问候圣诞快乐,抑或合影留念。

节日氛围从平安夜蔓延到圣诞节,或许也将继续蔓延到新年,蔓延到和平、安宁、充满希望的未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