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在近年来装备突飞猛进,一大批新型舰艇顺利加入中国海军战斗序列,由此引发了战术体系的变革。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大型驱逐舰、轻型护卫舰,这些均为中国海军过去所没有过的装备,现在都出现在了中国海军的作战体系之中。
075型两栖攻击舰
而70后、80后、90后所熟悉的事实上是之前体系,即以051系列驱逐舰和053系列护卫舰配合潜艇、导弹艇、鱼雷艇组成的近海防御体系。这个体系规划是在70年代,还是以飞、潜、快为主要思想,因此051系列事实上是作为导弹艇“领舰”,而非一般意义上的驱逐舰使用的。而且这个体系受制于薄弱的工业基础,事实上直到90年代才实现了当初规划由053K负责的近程防空能力。此时,美国海军的“宙斯盾”系统早已运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建造接近尾声,伯克”级驱逐舰都已经开始大量服役。
88年的131、132舰
在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从欧美获得了不少装备进行测试,并且接触了其技术规范和管理模式,应该说这也打破了中国海军发展的惯性。虽然最终真正大量引进的海军装备主要为法国、英国制造的“海响尾蛇”防空导弹、“海豚”舰载直升机、100毫米舰炮以及相关的雷达、火控系统、指挥系统等,而且这一进程在80年代末再度中断,不过这确实已经开始颠覆之前的规划。
直到90年代,中国海军的发展是缓慢的,军队建设需要为经济建设让路,这一方针没有大问题,但是对于海军而言确实是难熬的时光。主力舰艇中,只有2艘051G型、2艘052型驱逐舰和1艘051B型驱逐舰在90年代入列。护卫舰稍微多一些,包括053H1G、053H2、053H2G先后入列,而053H3作为053系列的最后一款,在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服役。
052
之后就是2003年开始的革命性的舰艇出现,以052C和054A为代表的新一代国产驱护舰标志着一个全新开端,到052D和055型驱逐舰出现,以及2012年辽宁舰顺利服役,新一代以航母为中心的远洋作战体系已经确立。中国海军大规模体系更替已经基本完成。至于901型快速支援舰、075型两栖攻击舰,都是这一体系的必然延伸,056型轻型护卫舰则是近海防御的新平台,中国海军现有的体系已经与美国海军基本一致,只是规模质量上还有不小的差距。
作为巡逻舰,053H3有点奢侈
而基于之前体系设计建造的驱逐舰定位开始出现尴尬,051型驱逐舰目前仅剩余2艘最后服役的165和166舰,其能力甚至低于054A型护卫舰,现在基本上只有保存编制这一种功能。2艘052型驱逐舰做了强化反潜的改进,而1艘051B则强化指挥舰定位。053系列中,最后3艘053H1型护卫舰预计很快退役,90年代应急建造的053H1G型则目前全部在役,但预计退役也会很快开始。4艘053H2G则有3艘转交海警,1艘交付斯里兰卡海军作为巡逻舰。最后生产的053H3型护卫舰目前来看正值壮年,但是也面临体系不搭配的问题,2艘053H3已经在12月18日交付孟加拉海军,剩余的8艘中有几艘接受了改进,但剩余的定位仍然不清楚。
还在服役的053H1
相对而言,上一代驱逐舰由于规格还在,能够执行部分远洋任务,还可以在体系中找到新定位。而上一代护卫舰的一个问题在于,虽然寿命还有,但执行远洋任务有所吃力,近海巡逻任务又无法与056这样的廉价型号相比,因此处境已经比较尴尬。053H3服役时间不长,但由于体系变革已经有了中年危机,这也是当初服役时没有想到的。
交付孟加拉海军的521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