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很多国家都曾制造过多炮塔坦克,其中包括苏联的T-28坦克,它体积庞大,浑身枪炮,看起来充满了暴力美学,但是在1941年,被寄予厚望的它却没有阻挡住纳粹的铁蹄,我们就来说说外强中干的T-28坦克的故事。
一、斯拉夫糙汉子们的美学
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单纯的仿造牛牛的维克斯轻型坦克已经不能满足苏联斯拉夫糙汉斯们的审美需求了,尽管苏联国防工业部门一再保证T-26坦克的可靠性,但外形纤细的T-26坦克被这群糙汉子们说三道四。
于是国防部门向这些五大三粗的家伙们妥协了,新坦克的设计命令被下发给了苏联军事技术学院的坦克设计局和拖拉机设计局。
根据命令,设计部门需要制造一种满足这帮哲学汉子们需求的坦克, 它必须看起来够大,看起来够凶残,最好是炮塔多多,充满暴力美学,并且能够抵御敌人的火力掩护步兵撕裂敌人的防线。
这一要求可着实有点难住了工业部门的设计师们,“我们可是艺术家,不是健身教练,更不是什么哲学猛男!”,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秉承着苏联一贯的“有困难,要迎着困难往上上,没有困难,要创造困难往上上的精神”,设计师们立刻展开了设计工作。
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这些坦克专家们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英国在几年前公布的新式坦克“维克斯A1E1巡洋坦克”,这个维克斯真是非常的贴合汉子们的需求,你看它那敦实的形象,你看他那浑身充满力量感的众多枪炮。
不但如此,专家们还发现小胡子希特勒家里还有一款正在研发中的大宝贝,它就是“Neubaufahrzeug”,这种坦克的原型底盘正东部地区进行测试,工程师们寻思着一贯严谨的德国人必然有着他们出色的设计理念被应用于这款坦克中,于是他们想方设法从德国人手里搞到了一些相关资料,这可乐坏了这群专家们,双倍的参考材料,双倍的快乐。
有了双倍的参考材料,事情变得更加容易了,只要把这种庞然大物搞出来,保准让那些维克斯轻坦克乖乖站好,并一定能够让那群陆军的粗糙汉子们乐的四脚朝天。
于是工程师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首先确定了坦克底盘的大体重量,比起纤细的T-26坦克,新的坦克底盘重量增加了10吨,总共达到了16吨,正面主装甲20毫米,侧面装甲16毫米,顶部装甲10毫米,底部装甲8毫米,主炮塔安装一门45毫米坦克炮,基于方便可以使用T-26坦克的主炮,然后再在车身上安装两个机枪炮塔,这样初步方案就确立完成了。
到了这里笔者不禁也要寻思寻思了:“你们确定你们是在设计一种能够抵御敌人火力并大杀四方的庞然大物,而不是把两三辆T-26坦克粗暴的拼接起来糊弄人?”
二、多就是好大就是美的T-28坦克
1932年的时候,设计部门组织生产了两辆T-28多炮塔坦克原型车,考虑到原型只是测试车辆的基础性能,所以工程师们觉得没有必要使用装甲钢制造,他们充满了斯拉夫节省范儿,选择了建筑钢材料。
生产的第一辆原型车使用了比原计划要更好一些的M-17发动机,工程师们本来想要在主炮塔上安装45毫米坦克炮,但是因为苏联陆军对45毫米反坦克炮需求增大以及改装威T-26坦克所需,样车竟然没有45毫米炮可用,不过这也不算个事,工程师们把一门37毫米炮塞进了炮塔里,随后就草草送去给陆军的军官们检验了。
新式坦克样车一送到陆军部门的面前可真是闪坏了这群糙汉子们的眼睛,你看着这敦实的体格,你看看这厚重的外表,你看看这充满了力量感的铆钉,你再看看这威风的多炮塔,等等……你们的铆钉是不是有点多的过分了?还有说好的45毫米炮呢?宝宝可要不高兴了。
于是工程师们对第二辆原型车做了一些大幅度的修改,他们将一台正在研发中的柴油发动机样机塞进了车里,然后把一门76毫米炮装进了炮塔,这辆车在32年下旬接受了测试,总的来说这次改动超出了陆军汉子们的预料:“哇塞,76毫米炮太赞了!”,不过使用尚在测试中的柴油发动机多少还是有点让陆军汉子们担心,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被二号样车那门76毫米炮征服,很快国防部门就下发了正式生产命令。
多就是好,大就是美,多么典型的斯拉夫审美,可能你们就没有注意过哪怕一点点这玩意的装甲脆的就像一张纸板么?
工程师们叮嘱陆军和国防部门称:“这是一辆非常复杂的坦克,只有最优秀的生产技术人员才能够生产它”,因此列宁格勒工厂承担了这种新式坦克的生产任务,这家工厂拥有充足的各种复杂机械的生产经验,工人们都是一等一的技术好手。
为了组织生产,国防部门还特意送来了大量的“新设备”,但是生产一开始马上就出现了问题,工人们满心期待的新设备都是一些沙俄时代的老古董,它们大多都磨损严重,根本无法生产任何现代化的零件,更别提造坦克了,工人们不得不先寻找零件或者生产零件维修这些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的“坑人设备”。
这些家伙是没有亲自去看过设备的好坏吧?这究竟是为了组织生产还是为了阻止生产,感情你们一开始就是想让工人们翻修一下这群老古董吧?
工人们历经了千辛万苦,挥洒了不知道多少的汗水,总算是把这些老古董翻修了一遍,现在他们要努力去完成新式坦克第一期的90辆生产任务了,可是翻修这些老古董就耗费了大量时间,结果到了年末的时候工厂也只交付了41辆坦克,这下可让国防部门头疼难解,陆军的汉子们非常不开心,为了缓和这群糙汉子们的情绪并增加生产,一批新的设备紧急调拨到了工厂,生产速度终于提升上来了。
而工人们进一步的改善了工艺,T-28坦克不像原型车那样大量使用铆钉,而是使用了很多的焊接技术,装甲从20毫米增加到了30毫米,驾驶员位置的装甲被进一步加厚了20毫米,发动机可以整体从车身里抽出以便于快速更换维修,车底还增加了一个防水门,必要时候可以让成员从底部逃生,这一改动很快被陆军的汉子们知道了,于是T-28又被加强了防水性以便于能够进行半潜渡,T-28坦克就这样正式服役了。
三、T-28坦克的作战经历
1939年的时候,苏联的陆军汉子们开过了西部边境,他们的目的是收复在将近20年前被波兰夺走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走廊,T-28坦克的表现让斯拉夫汉子们非常的满意,它确实叫那些只装备了轻机枪的波兰超轻型坦克乖乖站好然后将它们挨个压扁,并且在长达400公里的进攻中基本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故障。
不过这些看起来威猛无比的大家伙也不是无敌的,在苏芬战争中由于苏军指挥官的错误运用,导致T-28坦克竟然被芬兰的步兵们一一摧毁,没有步兵协同的大家伙们整整齐齐的躺在芬兰人的曼纳海姆防线上,这次作战也暴露出了T-28的装甲防御能力的不足,短倍径的火炮无法有效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
而到了卫国战争爆发初期,这些T-28坦克依然被大量使用,但是在战争的头几个月中,这些坦克几乎全部损失了,这一次变成了德国人的四号坦克让这些看起来牛哄哄的大家伙们乖乖站好,大量的T-28被德军坦克摧毁或者被苏军坦克兵抛弃。
其实在当时T-28能够对付德军的大多数坦克,除了四号坦克以外也只有部分装备长倍径50毫米坦克炮的三号能够对付它们了,T-28在早期战争中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这种坦克已经非常落后了,苏军指挥官们错误的使用方式才是造成这些大家伙大量损失的罪魁祸首。
比如苏军第10装甲师在41年8月曾经报告称:“T-28坦克在大多数情况下行驶75公里后就必须更换发动机,在6月的战斗中我们有51辆T-28坦克,但是有44辆被敌人摧毁了,它们大多是因为没有备用零件无法战斗导致的损失”。
因此这些大家伙虽然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了,但并非不能再战,苏军的很多错误导致了它们在战争初期大量损失,使得它们被人们诟病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