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 » 文化教育 » 正文

人年龄越大就越怂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23
导读

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需要行为的支持,即生物行为都有其动机,主要是有中脑边缘系统分泌可以产生“欣快感”的多巴胺来实现。 除了像摄食和性行为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自然行为是先天性的,即所谓“食色…

人年龄越大就越怂了吗?

“怂”这个字不太雅,可以换成“胆子小”“小心”“谨慎”甚至“怯懦”等同义词。

那么,这个说法的确是成立的。

为什么呢?

大脑决策系统决定着人们是勇敢还是怯懦

勇敢还是怯懦,在我国也常被称为“胆大”“胆小”。

在现代医学语境下,“胆子”跟生物学上的胆囊无关,是由脑的决策系统决定的。

脑的决策系统位于前脑,由大脑额叶整合来自边缘系统动机控制区,杏仁核情绪控制区、海马记忆区的信息综合判断的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有益动机和有害恐惧强度权衡的结果。

白兰斯

中脑边缘系统“奖赏中心”

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需要行为的支持,即生物行为都有其动机,主要是有中脑边缘系统分泌可以产生“欣快感”的多巴胺来实现。

因此,虽然人们通常把多巴胺称为“快乐激素”,实际上,多巴胺真正的“使命”是“动机激素”:

通过多巴胺产生的“嗨”感觉来奖励有益的行为。

杏仁核“惩罚中心”

有益的行为需要奖赏,与之相反的危险和有害的情景和行为则需要警示和惩罚。

这主要是由杏仁核产生不良情绪体验,比如恐惧、焦虑来实现。

另外,有证据显示,另一个被称为缰核的结构也参与部分惩罚。

海马记忆中心

另外,无论是获得奖赏的美好,还是遭遇惩罚的厌恶,都会形成记忆,这些美好的或令人厌恶的记忆也会被调取,作为决策权衡的参考因素。

岁月催人怂:年龄越大,胆子越小

为什么年龄越大胆子越小?

这主要是由于,动机和惩罚并非与年龄同步。

多巴胺分泌介导的动机基本上是先天的。

除了像摄食和性行为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自然行为是先天性的,即所谓“食色,性也”;即使是可以可以刺激“嗨”感的社会行为,和精神性药物也都是先天性的。

比如,人都喜欢被拍马屁,这就不需要后天学习,也是一种先天性本能。

以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体验的惩罚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虽然,有研究认为,生物对于某些事或物的恐惧哦厌恶可以是先天性的,但是,更多的勾天学习获得。

这种后天学习,既可以来自亲身体验,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

而在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更多的是通过教育被灌输的。

有一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就非常形象的描述了恐惧的后天习得性。

而至于人类的绝大多数“怕”主要来自于教育,也非常容易理解。

试想一下,在我们生命早期,特别是幼儿、儿童期,不管是来自父母,老师,还是其他人的“哼哼”教导,大部分都是“XX危险”“XX有害”“XX不好”,统统应该“远离”“不要碰”“小心”。

这种“警示”教育甚至一直延续到中学、大学、走进社会,甚至终生。

当然,来自直接体验和观察的“教训”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迅速积累。

这样,结果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怕”;与之相反,随着年龄的增大,动机反而会减低。

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必然会越来越怯懦,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怂。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1937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