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英明一世,晚年却败给一八十岁老头,这个老头到底有多厉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9
导读

当李显他们到达玄武门的时候,张柬之等人在迎仙宫的走廊遇到了张氏兄弟。 武则天听后扫视众人一圈,发现李显也在其中,就问他这件事是不是你让干的,现在两个人已死,你也可以回到东宫里继续待着去。之后有人…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承认的女帝,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手段和权谋,将大唐王朝切成两段。在她死后,留下一座无字碑来供后世之人评断。今天笔者和大家探讨就是武周王朝是如何被复辟,武则天是如何将江山归还于李唐的。

在这次的政权变迁中,不得不提的人物便是时任宰相张柬之。神龙元年正月(705),他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重病下发动政变,复辟唐朝。

圣历二年(699),武则天经过诸多的考量,确认了接下来皇位由李显继承。此时的武氏家族失去了皇权的继承权,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去对抗,只能将火气发泄到政敌身上。只要是支持李显复位的,便是武氏家族打压的对象。但摄于武则天的余威,他们并不敢太嚣张。

在当时的朝堂,不仅是武氏家族和李家的对抗,同时还有新出现的势力——张氏家族。

张氏家族只有两个人,但这两个人却是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宗昌在武则天的庇护下过得十分潇洒,目中无人,在朝中也越来越放肆。

于是风向渐渐开始转变,李家同武氏联手,要先干掉这两兄弟。

长安四年(704),李家和武氏联手朝堂众臣,搜罗了很多关于张氏兄弟的证据。接着,他们上书武则天要求严惩张氏兄弟。但武则天对这两兄弟甚是喜爱,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还是网开一面,安排了几个替罪羊就结了此案。也正是这样的做法让这两兄弟更加有恃无恐。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已经快80岁的张柬之慢慢出现在人们面前。

永昌元年(689),朝廷以贤良科目召试,70多岁张柬之名列第一,授官监察御史,后累迁为凤阁舍人。

长安四年九月(704),武则天问狄仁杰从哪里能够找到一位奇人异士辅佐共建大业。狄仁杰就推荐了张柬之,于是他就被任命为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向狄仁杰要贤良人才。

狄仁杰表示:"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武则天说已经提拔他了。

狄仁杰又说到":臣举荐宰相却任司马,这不是用才。"

于是张柬之又被授官为司刑少卿,迁升秋官侍郎。

神龙元年(705),80多岁的武则天渐渐心力憔悴。此时的女皇想要继续处理政务,但身体不允许,只能够将大部分政务交给张氏兄弟代为处理。看准时机的张柬之联合众人直接发动兵变,逼武则天退位。

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

王同皎在见到李显时,李显有所怀疑,不愿意跟着他们前去武则天的宫殿。

王同皎就这样对李显说:"先帝是传位给你的,但你却遭到废黜,百姓们都很气愤,现在23年过去了,文武大臣将同心协力恢复江山社稷,所以请殿下前去玄武门为大家做主"。

当李显他们到达玄武门的时候,张柬之等人在迎仙宫的走廊遇到了张氏兄弟。张柬之没有多说废话,直接将这两兄弟就地斩首。接着一行人就这样来到武则天养病的长生殿,将武则天团团围住。

武则天看到众人前来,心中已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张柬之上前一步,向武则天禀明张氏兄弟要造反,众人得知消息后怕走漏风声,就在没有通报的情况下将其伏诛。

武则天听后扫视众人一圈,发现李显也在其中,就问他这件事是不是你让干的,现在两个人已死,你也可以回到东宫里继续待着去。

不等武则天的话说完,桓彦范上前解释,太子现在不用回到东宫去,当初先帝把太子托付给您,而您现在年纪也大了,是时候顺应民心,我们这些群臣不敢忘记太宗,天皇的恩德。

武则天虽已到了行将就木的岁数,但是脑子不糊涂,此刻的她早已知道大臣们的意思了。

于是在次日颁下制书,决定由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别携带天子的玺书前往各州进行安抚工作。

武则天将帝位传给李显,标志着武周王朝到此结束,李唐王朝开启新纪元。

李显继位之后,将政变中立下大功的官吏都进行赏赐。作为直接领导人的张柬之被封为公爵,一跃成为朝堂的领袖人物。但是在之后武三思叛乱之前,他就被韦皇后同武三思联合起来暗算。先是被封为王爵,但实际上权力却下降了很多。之后有人不断在李显面前诬陷张柬之等人,失去了实际权力的张柬之有苦说不清,而李显又啥也不知道,直接将其发配到了边疆。

流放到泷州不久,张柬之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

这位70岁才大成的老人,一心为李唐王朝贡献,到头来却落得如此下场。

宋代诗人徐钧题诗感慨道:

八十衰翁气尚存,挥戈一整旧乾坤。
惜哉千载多遗恨,馀烬犹存竟燎原。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