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农业 » 正文

“庄稼保住了,农民满意了”南水北调安徽明光工程见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38
导读

在明光市,像太平村这样因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建设了排灌站,真正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村子不胜枚举。 在金齐银看来,安徽省南水北调明光工程经历了2012年至今的汛期运行,目前运行情况良好,新建的堤防防洪标…

新华社合肥12月25日电(记者吴慧珺)冬天的淮河岸边,绿油油的麦苗裹着露珠,在阳光照射下灼灼闪耀。

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新改建的排灌站让昔日“十年九涝”的淮河两岸低洼圩区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变成肥沃的良田,年年丰产丰收。

在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太平村,记者看到,电力排灌站正在往圩内调配农业用水。“感谢这个排灌站,帮我们保住了收成。”村民钟岑告诉记者,今年当地比较干旱,村子里却没缺水,顺利收了水稻;麦子也及时种下去了,长势喜人。

在明光市,像太平村这样因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建设了排灌站,真正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村子不胜枚举。明光市水务局副局长金齐银介绍,明光市新建、拆除重建或改建排灌站28座、总装机11317千瓦,护岗河疏浚12.5公里,修建磨山防汛道路4公里。

新改建的排灌站调节能力增强,极大保障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太平电力排灌站站长丁宏培告诉记者,过去下一场大雨,要排上好几天的水;新排灌站建成后,只要一天时间,水就排得差不多了。

新排灌站大多数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操作。记者在明光市东西涧电力排灌站看到,清淤设备正在运行,水草、塑料瓶等垃圾通过传送带从闸底传输至岸上集中处理。

“只要一键开机,就能立即清理闸口的堵塞物。”排灌站站长陈宜才告诉记者,过去闸口清淤需要人到闸底手动处理,十分危险;新排灌站运行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只要坐在操作间按几个控制按钮就行。

在金齐银看来,安徽省南水北调明光工程经历了2012年至今的汛期运行,目前运行情况良好,新建的堤防防洪标准得到了提升,有效改善了保护区内农业生产的用水条件,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排灌站建设不仅保障了农民生产生活,还促进了社会稳定。

“过去汛期水排不出去,村民就集体找村干部讨说法。”丁宏培告诉记者,现在排灌条件好了,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着呢。尤其是今年大旱,排灌站放水十几次,庄稼保住了,农民也满意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