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脏是心、肝、脾、肺、肾,肝是五脏之一,《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藏血,血养魂,肝有“血海”之称,其具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脏疾病大部分是没有特殊症状的,很多人能吃能喝,能跑能跳,但是并不代表肝肝脏完好无损。肝脏功能开始衰退,身体会出现一些求救信号,日常要多注意!
肝病先上脸,警惕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信号1:脸色不佳
五脏和五官总是有着玄妙的对称,所以肝衰也会先上脸。通常形容一个生气的人,会用到“青筋爆出”、“脸都绿了”这类词。中医认为,肝能反映人的情绪,所以面色偏青的人一般性格暴躁,要谨防肝病。
信号2:粉刺增多
人体内黄体荷尔蒙起着促进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脏则能破坏黄体荷尔蒙,调整荷尔蒙平衡。因此肝脏功能降低会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终导致粉刺丛生。
信号3:容易出现红鼻头
如果肝脏能能衰退、体内荷尔蒙处于紊乱状态时,容易导致鼻头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造成鼻头发红。
信号4:脸色发黑
正常情况下,肝脏中具有一定铁质储存量。但肝脏细胞受到损坏时,铁质就会从肝脏流到血管当中,造成脸色发黑,男性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信号5:黄褐斑
肝本身藏血,并清洁、温暖血液。如果气血在肝内得不到温暖,血中的气生发不出来,气血就失去了欢畅流动的能力,就会向下陷,凝结成瘀血。有血淤特性的女性,多是皮肤粗糙、脸色灰暗,容易色素沉着,出现色斑。
俗话说“肝脏不好,未老先倒”。
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五脏之一,
肝脏不仅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而且还主疏泄和藏血,
具有疏通、条达、畅泄
和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等众多功能。
一旦肝不好,
身体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
从头到脚都会有疾病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跟你们聊聊如何养肝护肝~
改掉这5个习惯,让肝脏越来越好
伤肝排行榜
1.负面情绪
2.熬夜
3.喝酒
4.不良饮食习惯
5.用药不当
抑郁、爱发怒
1
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也。”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怒伤肝”,经常生气、抑郁、爱发怒的人容易导致“肝郁”,使肝阳上亢、肝气横逆等,从而损伤肝脏。
建议 :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大喜大悲。情志对身体健康尤为重要。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想开、看开,或者找朋友聊聊天。自己找个时间散散心、看看书。
熬夜
2
中医认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脏是重要的排毒器官,若经常熬夜会使体内血液得不到净化。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影响肝脏自我修复功能。
建议 :
调整作息时间,最晚凌晨11点半之前入睡。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是肝胆经当令时间,肝脏排毒需要熟睡或休息时,否则全身血液不能回流到肝脏,毒素排不出,肝脏负担就会加重。
喝大酒
3
肝脏是酒精最重要的解毒器官,约95%酒精要经肝脏分解代谢掉,肝内含有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酒精摄入过多会导致乙醛脱氢酶“供应不足”导致中间产物乙醛滞留在肝脏,乙醛毒性很强,对肝细胞有很大的毒害作用。经常喝酒会促使酒精性肝病发生,严重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
建议 :
酒不如茶,多喝护肝茶,促进毒素排出。减少肝脏负担,养成多喝护肝茶的习惯,有助于促进毒素排出。喝茶也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坚持喝茶还利于延缓衰老。
吃的太饱太快、爱吃油腻
4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也直观的反应在吃饭速度上。吃得快很容易稍不注意吃多了。
研究发现,每顿吃得太饱,超过能量需求,食物中的脂肪会被肝吸收,增加肝脏负担,影响正常运作。时间长了,容易导致体内能量储存与消耗的失衡,进而引发炎症、肝脏损伤。
建议 :
饮食清淡、控制油盐摄入,不仅能保护肝脏,还能预防血管疾病。补充优质脂肪可预防血管疾病,还能促进脂质代谢,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每周吃2-3次深海鱼,或每天食用5毫升苏子油,都能补充身体营养需要。而苏子油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含α-亚麻酸高达67%。
研究发现,α-亚麻酸是细胞膜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益于肝细胞的再生,并提高了肝细胞膜的抗病毒性,防护肝细胞免除病毒的损害。α-亚麻酸还能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量,同时提升高密度胆固醇的量,达到防血栓、护血管的作用。
乱用药物
5
“是药三分毒” 即使是治疗的药物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诱发肝病,这种疾病称为“药物性肝损伤”。
有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易引起肝脏损伤,比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甲亢药、降糖药、抗肿瘤药和心血管药等。
建议 :
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要乱吃保健食品。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等这类人群,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药物,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另外,很多人为了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买一些保健食品,切记“是药三分毒”,即便是保健食品,也要“对症下药”否则也会增加肝脏负担,促使身体引发疾病。
肝脏是负责身体排毒解毒的,一旦肝脏出现早衰,其他器脏也会受到牵累,所以日常做好养肝护肝适宜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