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与尼姑恋爱咋办?郑板桥_都是可怜人,让他们还俗结婚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13
导读

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 清代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曾判过一桩“僧尼私恋案”。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

郑燮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仪真县读书。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

乾隆元年(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省兖沂曹济道曹州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登莱青胶道莱州府潍县知县。

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知县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柬封书画史”。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寥寥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以篆、隶、草、行、楷等各种书体的字形,并以兰草画法入书,形成有行无列、疏密错落的书法风格,创造了“六分半书”的书体,后人亦称之为“板桥”体。

清代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曾判过一桩“僧尼私恋案”。

一天,乡绅将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抓到县衙,一定要说他们私通,伤风败俗。原来二人未出家时是同一村人,青梅竹马私订终身,但女方父母却把女儿许配给邻村一个老财主做妾。女儿誓死不从,离家奔桃花庵削发为尼,男子也愤而出家。谁知在来年三月三的潍县风筝会上,这对苦命鸳鸯竟又碰了面,于是趁夜色幽会,不料被人当场抓住。

郑板桥听后,动了恻隐之心,遂判他们可以还俗结婚,提笔写下判词曰:“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此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郑板桥在《板桥自叙》中写道“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

因嗜吃狗肉,曾经有大学士纪晓岚宴请郑《狗肉全席》大餐代乾隆皇帝求画趣事,画收藏于故宫。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199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