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收费越来越多,免费越来越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72
导读

究竟发生了什么,是用户付费意愿更强了,还是互联网免费逻辑失灵了?互联网的免费也是一种交易,交易的不是货币,是注意力。其实, 补贴本身不是目的,有朝一日不再补贴才是补贴的目的,很多企业却只看到补贴,顾…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薛洪言

文|薛洪言

究竟发生了什么,是用户付费意愿更强了,还是互联网免费逻辑失灵了?2020年,我们熟悉的“免费”式互联网还能剩下多少?

说来话长。

第一代免费:比特世界,注意力经济崛起

免费,一直是一种有效的商业策略:先通过免费的东西把你吸引过来,再挑选合适的商品卖给你。免费背后,本质是一种交叉补贴:用高毛利产品补贴低毛利产品、用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互联网世界早已成为“交叉补贴的大舞台”。

如线下专卖店里,买一送一的黄色价签,总能留住消费者匆忙的脚步,顺便买走非打折品;线上电商平台,数不清的优惠券、秒杀、限时优惠,让人乐在其中,激情购物,也会买走非秒杀商品;支付机构,推出各种支付立减活动,通过理财和贷款完成营收闭环;……

这一类免费是一种营销策略,平台看中的仍是用户兜里的钱,终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有一类免费,则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免费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2010年之前的PC互联网时代,免费搜索、免费社交、免费看新闻、免费杀毒、免费收发邮件……,第一代互联网企业正是依靠免费策略崛起,成就了一个时代辉煌。

在这个过程中,免费成为互联网送给用户最好的礼物。不过,互联网的免费也是一种交易,交易的不是货币,是注意力。

1971年,社会学家赫伯特·西蒙曾对互联网世界做出预判:

“在这样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世界,信息的充裕意味着其他某些事物的匮乏:被信息消耗掉的任何事物都处于稀缺之中。信息消耗掉哪些事物是相当明显的:它耗尽了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充裕造成了注意力的缺乏”。

“在这样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世界,信息的充裕意味着其他某些事物的匮乏:被信息消耗掉的任何事物都处于稀缺之中。信息消耗掉哪些事物是相当明显的:它耗尽了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充裕造成了注意力的缺乏”。

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中,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将互联网商业结构分为两层:基础业务层和增值业务层。基础业务免费开放,靠增值业务完成营收闭环。

至此,让免费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营销策略,而是落地为一种商业模式。

第二代免费:双边市场,补贴获客成常态

免费思维被继承过来。不过,信息世界里边际成本为零,物理世界没有零成本,除了空气和阳光,自然界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物理世界的产品不可能真正免费。 此时,免费思维出现了进化,把成本价销售等同于免费,小米是开拓者。

于是,靠补贴吸引用户就成为前期标准动作,之后再找商户就容易了。毕竟,想花钱的人(消费者)难找,找赚钱的人(商户)好找。

双边市场具有网络效应,消费者吸引商户,商户吸引消费者,强者更强,赢家通吃。最终,千团大战惨烈收场,只有少数几家挺了过来。一将功成万骨枯,成为互联网世界优胜劣汰的最好注脚。

挺过来的,变成了小巨头,为后续其他领域树立了榜样。移动支付、共享出行、外卖等风口相继而起,也都是双边市场。千团大战榜样在前,市场玩家深刻意识到先发优势的重要性,前期补贴金额越来越大,亿级、十亿级、百亿级,层层升级,互联网创业慢慢变成巨头的代理游戏。

在这个时期的战场中,移动支付大战成就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共享出行领域成就了滴滴、外卖风口成就了美团和饿了么;……

新一批互联网巨头的出现,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战局初定。

异化:为免费而免费,补贴的恶果

至此,“补贴拓客”深刻印在了大家脑子里,被奉上互联网思维的“神圣殿堂”。其实, 补贴本身不是目的,有朝一日不再补贴才是补贴的目的,很多企业却只看到补贴,顾不得思索“补贴”背后的逻辑,终于还是把路走歪了——为免费而免费、为补贴而补贴,成为互联网世界的通行法则。

基于同样的逻辑,支付机构既然一开始就走上烧钱拓客的路,后期便不得不给自己创造出一个付费市场来,以完成双层结构的闭环。巨头系支付机构,为生态导流,靠生态支撑,安心做着流量入口;创业系支付机构,做了很多创收尝试,效果有限,却乱象不断。

P2P的高息定价,某种意义上也带有补贴意味。作为信息中介的P2P,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本来属于双边市场。但事实上的本息保障和信用中介属性,让出借人只为高息而来,双边市场的网络效应失灵——更多借款人无法吸引更多出借人。

出借人不是被网络效应吸引,只是被高息吸引,结果,P2P也走上进退两难的死胡同:降低利息,出借人就跑了;维持高利息,只能寻找低质量借款人,承担不良率攀升的恶果。最终,部分P2P平台干脆走上了庞氏骗局之路,伪造假资产骗用户;部分P2P平台坚持找真资产,但终究不敌经济周期的下行压力。最后,整个行业也是一地鸡毛。

此外,直播答题,也是失败尝试。答题撒钱,固然能吸引用户,但钱不能停,钱停了,风口也就停了。除了撒钱,没有能留住用户的免费业务(你说答题也有粘性?那是高估了用户的求知欲),除了失败,别无出路。

进化:免费,创造收费

在内容产业里,免费的信息浩如烟海,用户愿意为真正的知识付费,知识付费,作为一个产业诞生了。

在视频领域,免费的代价是越来越长的广告,用户愿意为去广告体验付费、愿意为热门剧集提前看付费,视频会员,诞生了。

付费本身培养了用户付费意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版权付费,音乐会员、体育会员,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14亿人口中涌现出4亿中产阶级。被免费(低价)俘获多年,用户终于踏上消费升级之路。网友下面这句话,越来越能反映多数消费者的心声:

“便宜的东西,只有下单那一刻觉得值,用起来的时候没一天省心;质量好的东西,花钱那一刻是肉疼的,但用起来每天都很快乐,感觉赚翻了。”

“便宜的东西,只有下单那一刻觉得值,用起来的时候没一天省心;质量好的东西,花钱那一刻是肉疼的,但用起来每天都很快乐,感觉赚翻了。”

低价本身创造对出品质的需求,“得屌丝者得天下”,不再是互联网世界的绝对真理。

手机市场中,华为凭借Mate7踏上高端市场,之后在中高端市场一路突飞猛进,一步步超越竞争对手;国产手机品牌,也全面踏上高端化之路。

电商领域里,网易严选、苏宁极物等作为新物种出现,主打放心消费,替消费者挑选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里俘获了消费者的芳心。

当然,付费会员和品质消费回潮的同时,免费也在下沉市场中找到了新空间。拼多多凭借下沉市场快速崛起,为互联网世界的免费(低价)策略发掘了新大陆。

消费开始分级,互联网,也进入用户分层时代——用户规模本身不再重要,活跃用户、价值用户则越来越重要。

2020,免费越来越少,收费越来越多

免费(补贴/折扣)对用户有致命的诱惑力,一直都是。只要拿钱堆,总能把用户规模做起来。但市场寒冬中,互联网企业越来越计较免费策略的性价比:免费吸引来的用户能为付费业务创造价值吗?创造的价值能抵得过补贴的费用支出吗?

企业开始精打细算。

支付机构不再一味烧钱补贴,因为补贴已不能扭转用户的支付习惯,补贴一停,用户还是回到两大巨头那里去,其他机构为补贴而补贴,意义不大;

贷款机构仍然依靠平台导流获客,但基于实际放贷金额的利息分润成了主流的付费模式,多少人点击广告不重要,多少人借到钱(创造利息收入)才重要;

厂商的广告支出一再缩水,李佳琦直播带货却火爆网络,网红带货是一种变相的效果广告,投入产出清晰可见,糊里糊涂的营销支出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

支付机构不再一味烧钱补贴,因为补贴已不能扭转用户的支付习惯,补贴一停,用户还是回到两大巨头那里去,其他机构为补贴而补贴,意义不大;

贷款机构仍然依靠平台导流获客,但基于实际放贷金额的利息分润成了主流的付费模式,多少人点击广告不重要,多少人借到钱(创造利息收入)才重要;

厂商的广告支出一再缩水,李佳琦直播带货却火爆网络,网红带货是一种变相的效果广告,投入产出清晰可见,糊里糊涂的营销支出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

早在十几年前谷歌凭借免费策略在全球市场大杀四方的时候,时任CEO施密特就曾表达对免费的担忧:

“从传统意义上讲,价格对市场进行了区隔,高端、中端和低端产品各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免费的问题在于它消除了市场中存在的所有价格差别结构,它倾向于造成一种‘赢家通吃’的局面,而非对各种产品区别定价。”

“从传统意义上讲,价格对市场进行了区隔,高端、中端和低端产品各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免费的问题在于它消除了市场中存在的所有价格差别结构,它倾向于造成一种‘赢家通吃’的局面,而非对各种产品区别定价。”

互联网开始拥抱用户分层时代,“得屌丝者得天下”,逐步成为上个时代的神话,创造价值的用户,才会被用心对待。

不过,我还是怀念那个免费(补贴)无处不在的年代,我怀念的,不是补贴,是补贴里蕴含着的创业激情、风口浪漫。风口破灭,让企业学会了精打细算,但说实话,有谁真心喜欢精打细算呢?

参考资料:

1、 克里斯·安德森[美],《免费:商业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9.

2、 阿利斯泰尔·克罗尔[加]、本杰明·尤科维奇[加],《精益数据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钛媒体作者介绍:本文由“洪言微语”原创,作者系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 薛洪言】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