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你知道吗?短效口服避孕药,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各国女性的认可和信赖,可唯独中国妈妈们,对各类避孕药却是避犹不及。
有数据统计,欧美发达国家使用药品避孕的比率达到了48%以上,而在中国只有2%的女性会采取“吃药避孕”,而造成数据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就是传统认知中的:“是药三分毒”。
闺蜜彤彤怀二胎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则”,当初毫无意料的二胎喜讯并没给她带来喜悦,带来的反而是无尽的焦虑和忧愁——因为在怀孕前后,彤彤曾吃过短效避孕药。
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是一惊,老人们更是建议:“打掉胎儿,下次再怀”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种吃药避孕失败怀上的宝宝不健康:“不是畸形就是低智,要不得”,这种言论开始在家中发酵,先是老人提议,后来就是亲戚朋友,再后来丈夫的立场也动摇了:“稳妥起见,打了吧。”
彤彤自己也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对胎宝无害,有的则说风险性还是有的,这让处于两难境地的彤彤倍感焦虑。
彤彤并不忍心,单门去找了最好的妇产医院检查咨询,医生在得知彤彤的经历后的回答:短效药没事,不用终止妊娠,想要就继续怀着吧。
当彤彤说起身边很多同类情况的妈妈都放弃了胎儿,流掉了。医生听到此处也无奈感慨:都是无知害了胎儿,压根不需要,可她们玻璃心太脆弱,偏偏不相信。
虽然整个孕期都很焦躁,可一连几次孕检下来都毫无异常,全家人这才松了口气,后来孩子健康出生,并没有所谓的“畸形”和“低智”,和正常宝宝无疑,很聪明。
为何中国妈妈排斥“避孕药”,为何多数妈妈不敢“留”?
1)副作用被夸大宣传
在没有短期避孕药之前,更多的是长效避孕药,这种药品的确存在很多副作用,现如今这种副作用大的药品几乎都已被淘汰,可人们的认知却停留在“副作用大”、“危害胎儿”、“危害健康”这些标签中无法摆脱识别。
2)传统观念深入人心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几乎连小孩都知道,有人认为吃药避孕就是吃“毒”,甚至在停药一年内都不能受孕,不然就对胎儿有害,这种观点深入人心,不少妈妈对此“深信不疑”。
3)其他避孕方式的风靡
更多中国妈妈在不想受孕时,会选择佩戴节育环避孕,认为这种避孕措施才是安全可靠,但却不知道,其实这种避孕方式对身体伤害更甚,很多老一辈妈妈都因为节育环的“超期服役”,出现了各种不适。
小编解读:
种种因素导致了妈妈们对“避孕药”产生了错误理解,矛头都指向了“危害面”,它的避孕原理和优势被“主观忽略”了。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成了大部分妈妈的“认可层面”。
世卫组织“实锤”:短效避孕药对胎儿无害,更不会诱发畸形,别再“流”了
前文说过了,在中国仅有2%的妈妈会选择口服避孕药的方式避孕,与之对应的是大概有6%的妈妈有过流产经历,其中多半的流产原因并不是因为“不想要”,而是“不敢要”。
这就是无知带来的危害,坑了很多原本健康的胎宝宝,本来完整的妊娠能让Ta们和妈妈见面,却因为种种担忧,人为地结束掉了Ta们的“性命”,这种做法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身份的不负责。
一:世卫组织实锤
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的安全性很高,不会造成流产,也不会危及胎儿孕育和生育能力,孕妈们大可放心。已知的副作用是大量服用会出现月事不调,且并不常见,症状一般较轻,现有证据表明此类避孕药物不会对胎儿和母体造成损伤。
二:避孕药物的原理
很多妈妈都认为吃药避孕就是要杀掉宫内的“精卵胚胎”,既然意外怀孕,那就说明没被杀掉可能带有“残疾”,这种错误认知显得很无知。其实真正的避孕原理是通过抑制身体排卵,增大宫内环境阻力,阻止受孕结合,并不对精卵有任何的伤害行为,所以何谈“残疾”,成功受孕仅代表运气好,别再瞎担忧了。
三:别再“流”了,可以“留”
每一个小生命都来之不易,妈妈们别再因为“无知”而错失和宝宝见面的机会,你的错误选择会让胎宝很痛,所以请安稳心态合理妊娠,观察后期的孕检结果,期待和宝宝的见面。
宝妈们,你们有过意外怀孕的经历吗?你能分享你的“拯救胎儿”过程经历感悟吗,让我们一起对“流产”说不,救救胎宝吧!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