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红梅黛玉没份儿,为何她偏爱枯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65
导读

人家已经说了,根本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有这一句例外呢。在友谊建立之前,黛玉对宝钗暗怀不满,故意在用学问来刺她一下——宝钗可是以学问见长的,“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呢”,难道你见此情此景,就没想起李…

黛玉真的喜欢枯荷吗?她说过,最喜欢“留得枯荷听雨声”。只是喜欢这句诗,或者喜欢诗句中的氛围,并不是喜欢枯荷。

并且,很遗憾,黛玉引的这句诗是错误的,原句应该是“留得残荷听雨声”。

黛玉为什么喜欢这句诗,乃至黛玉为什么喜欢李商隐,历来读者已经分析得太多了。我说说自己的见解,恐怕会招来板砖。

我认为黛玉并不喜欢李商隐(书中用了他的号:李义山)。为什么这样说?很明白,黛玉原话:“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人家已经说了,根本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有这一句例外呢。

黛玉曾教香菱写诗,给她推荐了必读与泛读篇目,必读的是王维、李白、杜甫(盛唐气象),泛读的是“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魏晋风骨),并没有提到中唐晚唐,可以看出黛玉的文学观念,李商隐的晦涩,大概是进不了她的法眼的。

但是,只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真的让黛玉念念不忘吗?恐怕也未见得。我们看黛玉这句话之前,接的是什么话?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在刘姥姥游园的时候,宝玉无心的一句抱怨,引出宝钗豁达、务实的回应。如果是别人问答,倒也罢了。宝钗——那可是情敌啊。以黛玉的“小性儿”,当面看着宝玉宝钗有说有笑,有问有答,还能平静如初、无动于衷?

放在从前,黛玉难免要给两句酸言醋语的。不过这时候不是从前。自从宝玉挨打前后,宝黛互诉衷肠,已经达成默契,黛玉知道并且相信宝玉对自己的心。所以她虽然不满,但也不会太直接太刻薄。

虽然与宝玉已有默契,但是对宝钗,仍旧是醋意未消。钗黛的友谊,要通过“ 宝玉道:“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与“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在友谊建立之前,黛玉对宝钗暗怀不满,故意在用学问来刺她一下——宝钗可是以学问见长的,“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呢”,难道你见此情此景,就没想起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就不知道枯荷也是很风雅的吗?

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也的确是“会说话”、反应快,可是说到学问广博,的确非她所长。引用古诗,特意用“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来强调“只喜他这一句”,还不小心说错了一个字。当然,宝玉是听不出来的,就算听出来了,也会毫不犹豫地鼓掌呐喊、称赏不已。可是,真的能瞒得过“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夸呢”的宝钗吗?

但是宝钗有涵养,不肯当场点破。也不光是有涵养,她冷静旁观,越来越看清楚宝黛的爱情默契,越来越知道自己做了别人的旁观者,越来越知道自己对爱情的的憧憬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当她彻底了解了这只是一个误会,她会迅速抽出身来,不再追求虚妄的爱,而转而去修复与黛玉的友谊。

这才有了下文的“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与“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