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中式餐厅连锁餐饮于1994年创立,至今已经成立25年了,继2009年的家族企业股权争夺之后,它再一次因商标侵权问题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美国公司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因真功夫Logo酷似李小龙,请求法院让其赔偿自己经济损失费2.1个亿外加维权费8.8万,而这个美国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
这件事一出,媒体迅速争相报道,给真功夫的名誉造成了很大损失。
紧接着,真功夫在26号就通过官方微博针对此事进行了回应,他们表示自己的商标从未被判定侵权过,在使用长达15年后突然因商标原因被起诉,他们自己也很疑惑。
面对李香凝的维权和真功夫的回应,虽然有部分网友在批判李香凝的"钓鱼"行为不妥,但是更多网友的态度为:"真功夫为什么被起诉,难道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作为一个营业长达25年的中国知名餐饮品牌,真功夫的成功之路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2004年之前,这家餐饮店的实际名字叫作"168蒸品快餐店",不管是知名度还是个人特色都毫不突出。
接着,真功夫的创始人耗费了足足400万请知名营销策划及团购叶茂中为他们做一个营销策划,改变一下外在形象。
而这一改,酷似李小龙的图标就出现了,也是从这里开始,真功夫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急速发展,全国知名度也一年比一年大。
很有意思的是,真功夫在侵权事件爆发之后一边回应自己对于"被别人告知侵权感到很迷惑,自己的Logo根本和李小龙没有任何关系",结果另外一边就被扒出李小龙方面的代理律师其实已经收集到真功夫方在创立初始Logo时的资料备注信息中有明确提到李小龙这个名字。
另外,真功夫在前两年其实又悄悄改了自己的标识,这个新表示虽然还有之前的特色,但是明显整体都更加模糊了,从原来"一看就知道是某个人"变成了"一看上去感觉像某个人"。
同时,标识下面的"真功夫"也突然变成了"kungfu"。个人猜测,其实李香凝早在去年或者前年就已经有联系过真功夫,要求真功夫针对其标识打擦边球的行为进行赔偿。
真功夫敏锐感知到将来即将出现的争锋后,逐渐将自己的标识模糊化,同时又和李香凝一边斡旋。最后李香凝提出的要求让真功夫无法接受,两方谈崩,法庭上见。
其实这种标识侵权的说法真的没办法彻底定下来,因为真功夫的标识是一种模拟形态,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用的就是李小龙真实形象"。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真功夫到底是否涉及是否侵权。
真功夫的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因为只要他们没有说定,这人就不是李小龙。
但是大众不一样,大众不会路过街上吃个饭都特意查一下满大街的代言人到底有没有代言过这个产品,绝大部分人在面对这个和李小龙如此相像的"模拟人物"时候,下意识就会认为这是李小龙。
可以肯定的是,大众这种下意识的认知,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真功夫带来不菲的收益。
或许中国人对于这种擦边球的行为司空见惯,我们每年过年时总是可以在小超市或者小店铺里面看到包装几乎和"六个核桃"一样的"六只核桃"或者"六合核桃",对于这种现象大部人都是一笑而过。
但是,习惯这种现象不代表这种现象就是对的,私以为,真功夫作为一个有国家知名度的经营者,大可格局再宽一些,毕竟都是中国人给中国人打品牌,如若两方皆少盯着眼前的一点利润,干脆携手合作,或许会创造更好的双赢。
否则,李香凝即便打赢了官司,一样被容易被大众骂"拿父亲名头去钓鱼",真功夫还得亏损几个亿。
而李香凝打输了官司,最后她啥也得不到,真功夫也依旧遭一片骂声和声誉的严重损失,不管结局咋样,最终都是两败俱伤。
话说回来还是李小龙的名声太广了,去世这么多年了,还能继续发挥余热,为后代子孙造福,只是有些人算盘总是打得好,借机牟利发财。对此你怎么看?
编辑:易阅(原创内容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阅读参考,如有涉及到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