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传出一份弹个车创始人姚军红的公开信,里面谈到了一篇诋毁弹个车的文章被百家媒体转载,以至于“弹个车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当然,这封公开信除了曝光个别媒体人的聊天记录,姚军红还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竞争对手——安插间谍、窃取数据、煽动违约客户维权投诉等等,还扬言已经锁定了一些证据,下一步会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或许信中大部分的信息都是真实确切的,但弹个车运营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了,为何到现在才来“诉冤”?信中还谈到“我们非常欢迎媒体和用户的正常监督”,然而此次事件的起因正是源于网络自媒体的报道,虽说角度偏负面类型,但作为一个规模和知名度不小的企业,有负面报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何况信中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存在,那早就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事情了。当中是否存在难言之隐,还是纯粹无中生有,姚总不明说,其实很多人都能猜到。
毕竟这些年弹个车的口碑真的有点让人hold不住...
诱导宣传,隐瞒租车事实
弹个车的口碑之所以变得越来越糟糕,从最开始人们所接触到的这种新型互联网购车理念,弹个车给出的口号的就是“一成首付弹个车”,低门槛加上多种后续能退、能租、能贷等方式,也吸引了很多低预算用户的关注。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不妨可以看下媒体报道中的截图。
从最开始的“一成首付”发展到租车,不少弹个车用户表示纷纷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买车还是租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我们来看看弹个车销售人员的说法。
按照这种说法,好像也没说到租车的问题,如果是不了解的消费者,还真的会误以为是普通的首付+月供形式的购车,遂不知他接着又蹦出一句“然后再决定买”。
车在用了,月供也开始还了,为啥还有决定买不买的问题呢?结合上面车主们和媒体的说法,这位销售人员很明显在用含糊的说法来隐瞒租车的事实。
官网和APP上只字不提“租车”等字眼,消费者根本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租车的事情,这个来自卖方的大忽悠,不就是明显的消费欺诈了吗?
也许会有人问,购车不是应该有合同吗?合同上的条款也不会隐瞒租车的事情吧。那么接下来又会牵涉到签署合同的事情。
合同也涉嫌欺诈
租车的事情在APP、官网乃至销售人员的嘴里都被含糊带过,消费者总得有白底黑字的合同作为买车依据吧,那么弹个车的销售人员又扯出如何说法呢?
原来在弹个车上买车,是没有实体合同的,一切关于协议的东西只会在APP上提供,也就是说所谓的“网签”,弹个车可能连签名都帮消费者省掉了。
然而,一页一页的协议只能通过手机屏幕查看,并且要在用户给了钱下了单才能查看,按理消费者也不可能完全看得完,也未必看得懂,当中如果出现纠纷了,消费者就相当被动了。
而有消费者在收到购车订单的时候,也没有发现关于租赁协议,只是显示汽车分期贷款的协议信息,也许用户在头一年用车付款的时候,甚至都没能看到“租赁”或者“租车”的字眼,也有用户直接说是弹个车暗中帮他们签了租赁合同。
小编也看到了不少报道中律师给出的法律意见,对于这种故意隐瞒合同真实情况的行为,可认定为涉嫌欺诈,用户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向法院起诉并撤销合同。
产权不在手,拖车没商量
当然,也有一些眼尖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租车”的实情,但他们没有选择走法律途径,而是不再继续缴纳租金,这样做带来的后果便是弹个车认定用户已经违约,要上门拖走车辆。
于是就有了弹个车的“暴力抢车”和“暗中开走车辆”事件...
因为与车主第一年签署的是租赁合同,弹个车实现的是人车分离的产权,车辆行驶证第一年登记的并非车主本人,而是登记在弹个车公司名下,即便是强制性收走用户的车辆,他们也是有理且有据,用户再有理也说不清。
当然,如果用户每个月按时缴纳租金,也就没有这回事了,问题是连合同都没有明确说明要缴纳的是租金,用户一旦发现问题了,本能都会是停止缴纳,或是把事情弄明白了才继续缴纳。弹个车可不管你有什么问题,一旦逾期违约,拖走你的车没商量。
车源不明,还有实锤了的事故车...
虽说不少进坑了的用户都坦言自己买了个教训——租了一年的车,第二年还要全款买一辆二手车。但更离谱的是,有用户在弹个车购买的新车,竟然是一辆事故车。
有用户爆料自己在弹个车平台购买了一辆新车,发现实际购买的车型与APP上显示的不符合,后来与平台客服协商不一致,用户选择走法律途径。经过专业机构检测过后,新车被检出除了版本不同,公里数不一致,还是一辆事故车。
最终弹个车也认同了这份报告,同意赔偿车主损失,有网友猜测这车可能是退回来的二手车当新车卖,弹个车,弹个事故车...
少一点套路,多一份真诚
说到底,诸多不良口碑引起的负面报道,终究还是“以租代购”经营模式的不成熟。引用姚总自己的话来说,欧美市场每年有超过35%的汽车产品通过“先租后买”的方式实现销售,这个35%的数据是建立在卖方与买方良性循环底下。之所以买方能接受“先租后买”的方式,也需要卖方给出诚挚的服务。
央媒也曾报道过弹个车的问题
弹个车目前最缺的,正是这种诚挚的服务态度,从头到尾都是忽悠消费者,卖车像给消费者下套,连最基本的营销宣传、购车流程都是糊弄消费者,也难怪被一众媒体和用户围攻。
截止发稿前,小编翻了下弹个车官方和最新版本的APP,“租赁”和“租车”等字眼已经放了出来,看来他们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弹个车,是时候收起你那副装可怜的嘴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