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汗_抹澡与盘水”_老家的方言你可能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30
导读

老黄的老家在大别山南麓一个名为泼陂河的小镇,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地,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与方言文化。 当时,离我最近的,是我的大爹(正规称谓为大伯),他就睡在门路(至今我都没…

方言是张故乡的名片:“洗汗、抹澡与盘水。”[岁月留痕]“洗汗、抹澡与盘水”:老家的方言你可能懂?

于故乡而言,唯一不能背弃的是方言

这个时代,背井离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远离故乡的游子,有一种故乡的气息是不会轻易被抹掉的,那就是“与生俱来”的家乡口音。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人与人的首次相处,多会是从口音上来判断其人的来处。一县之内,可以听各乡的异音,一省之内,可以辨别不同的市县。

身在他乡,能遇乡音,是再开心不过的事情了。而最能代表家乡元素的,就是各个地域所特有的方言。有感于此,多年前曾写下一首名为《方言》的短诗:

1

普通的人

普通的人

生活在通俗的字句里

生活在通俗的字句里

只有方言在特定的人群里

只有方言在特定的人群里

流通

流通

2

方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错误

方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错误

被交谈的双方接纳

被交谈的双方接纳

方言是一堵无形的墙 将局外人拒之门外

方言是一堵无形的墙 将局外人拒之门外

3

抒情是方言

抒情是方言

哲思也是方言

哲思也是方言

4

爱情的方言绝对深奥

爱情的方言绝对深奥

它是只有两个人的和谐与默契

它是只有两个人的和谐与默契

5

梦的方言无人能解

梦的方言无人能解

甚至梦者本人

甚至梦者本人

因此,梦中的人最孤独

因此,梦中的人最孤独

老黄的老家在大别山南麓一个名为泼陂河的小镇,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地,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与方言文化。有句老话,叫“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句话的原话为:“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出自《增广贤文》。 对于出外的游子来说,水代表着故乡,代表着乡情,所以,今天老黄就给你讲几则与我们老家与水有关的方言:“洗汗、抹澡与盘水。”

与水有约:洗汗、抹澡与盘水

1)“洗汗”:顾名思义,就是“洗去身上的汗渍”。另外,“洗汗”也称“抹( 音mā,抹布之“抹”)汗”。普通话的叫法,就是“洗澡”。

本文的“洗汗”,指的是在家中洗澡,烧热水,倒进木脚盆里,关上门,脱光膀子,浸湿洗汗手巾,就可以开“抹”了。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对“洗汗”一词有了深刻印象,还是少不更事的年龄,听何二爹讲古时留下的。何二爹不是我们本地人,他的老家是与泼陂河相距二十来公里的白雀园,是五九年大饥荒后,我的本家二爹饿死后,被二妈招赘来我们黄围孜的。

作为“外乡人”,二爹是见过世面的,年轻时曾经挑货下过汉口。从白雀到汉口,有二百多公里,途中得走好多天,住店、打尖之类的事自然难少。那时,官道之侧,也有“路边店”,对于夜宿的客人,可以提供特殊服务。何二爹叙述到此时,他的两眼在夜色的掩映下,是熠熠生辉、簌簌放光的。

他说,店中女子一夜会起来两次为人抹汗。女子为何会起来给客人抹汗呢?肯定是因为出汗了。为什么会出汗呢?我们那时还小,并不懂男女之爱是桩体力活。只是,脑海中却牢牢记下了这样的场面,挑货下汉口的男人,会受到路边陌生女人的如此服务,是很少人羡慕的事。

何二爹式的艳遇我没遇到过,观赏陌生人抹汗,却经历过。那还是更小的时候,某年夏天随姥娘一起去姨妈家走人家(普通话应该“走亲戚”),姨妈家有两大我好些的表姐,她俩关门在院子里洗汗时,就没将我赶出去,她们以为我不懂事,其实,那时的我已经有记忆了。

只是,记忆是模糊的,最清晰的感觉,是她们爱玩水,将脚盆里水浇得到处都是,连我都弄“湿身”了。

2)“抹(音mā)澡”:就是下河(塘)洗澡。普通话的叫法,谓“游泳”。

水火无情啊,都说“河里淹死会水人”,何况是小孩子?所以,小时候,父母是严令禁止到外面下水抹澡的,要是被逮住,一顿胖揍是少不了的。

我的第一次下水,就是差点丢了小命的。我也记不清是几岁(反正是学龄前)的那个夏天,天热得邪乎,大中午的,大人们都睡晌午觉了,我却偷偷溜出家门,自己一个人跑到门口塘边戏水,结果,一不小心滑了进去,一连灌了好几口水……

当时,离我最近的,是我的大爹(正规称谓为大伯),他就睡在门路(至今我都没搞明白,是该叫门路,还是门楼)的竹簿(一种用一排枯竹捆扎在一起的长方形睡具,用两条板凳支起)上,可是,我落水的扑嗵声与呼救声,是惊不醒他的,因为,他是位聋哑人。

喝了几口污水(那时的门口塘,水还不算太脏的,看着很清澈)后,不知怎么自己扑腾几下,就浮起来了。于是乎,赶紧爬上岸来,站在日头地里,把自己晒干后,才溜回家。

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后,我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狗刨”,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只是那一场惊吓,让我远离水塘好多年,再次下水抹澡,是上小学以后的事了。

孩子们天生都皮,就如我这般在大人眼中非常“听话的乖孩子”,少时也没少让母亲操心。那时下水抹澡,中午一般是不敢的,因为,从小就接受了父母的“恐吓教育”,说是大中午时,河、塘里的水鬼都会跑出来祸害人。那时没啥可打发时间的活动,下水抹澡就成了一种巨大诱惑。一般都是夏季放晚学后,几个小伙伴相约着褪了衣裤,赤条条地溜进水里,好一阵扑腾。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门口塘里扑腾得正欢,却被收工回家的母亲发现了。她在岸边叫我上来,我一时没玩尽兴,只当是耳旁风,对她不理不睬的。结果呢?母亲就是像赶扁嘴上岸一样,直接用碴( 音zā)巴头子(土坷垃)“赞( 音zàn)”我。 这里的“赞”为借用,并不是“赞美”,而是“扔石子、土块砸人”之意,因为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就姑且称之为“赞”吧!

说时迟,那时快,我潜水刚一露头,母亲的碴巴就飞了过来,正好与我那突出面部的鼻子,来了次亲密接触,结果,我的鼻子完败,“血染池塘”。我的鼻子,从此成为“破鼻子”。所谓“破鼻子”,就是受过一次伤后,往后轻轻一碰,就会出血。这就是偷偷下水抹澡的代价。

3)“盘水”:老家话里的“盘”字,有“摆弄、玩、玩耍”之意。盘水,普通说的叫法,就是“玩水”。

盘水,与抹澡相近,但,操作起来,也有差别,虽然都是玩水,只不过,一个是下水深入接触,一个是岸边的浅尝辄止。此外,老家方言中的“ 盘火”“ 盘泥巴”等等,也是此意。另外,还有“ 盘人”一说,比如,我们那的 闹洞房,就叫“盘新娘”。

“盘”是个多义字同,在其本义中,就有动词一项,意为“垒,砌”,如“盘灶”“盘炕”等等,与“盘水”“盘火”用法趋同。

有句很形象的话,叫“天下的水都是相通的”,人与水的故事,很难一下子讲完。而方言更会伴人一生,直到最后一刻,才被那双无形之手,连用生命一起收走。所以,曾经的记忆与过往,都值得珍惜。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