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孩子都父母心中的宝贝,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长大,尤其是复杂的校园生活,因为家长看不见,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
四川就发生了一件让人悲痛又气愤的事情,12岁的小朋友,本来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的,但是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孩子晚上在家选择了自缢,这不仅让身边的人不理解,也让父母不能理解,好好的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何况他还是同学眼中的好学生。
在家人整理孩子的遗物时,无意看到一幅画,漫画中,“孩子把自己比喻成不堪忍受老师暴力,而套上绳子自尽的人。”
这样的漫画内容,让家长崩溃,意识到孩子自缢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受到的伤害而造成的结果。
爸爸最后选择了报警,但多方打探,给出的消息依然是“事情孩子进一步调查中”。
选择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对金钱的付出都能不在乎,但是亲子间的关系是无法割舍的,当孩子出现了意外,谁还能坐得住?
从这幅漫画体现的内容看,也反应出“校园暴力”的危害,怎么样做才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结果,所以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减少孩子出现意外情况。
1、在遇到了危险要及时告诉父母
离开了家庭,就进入了社会这个大染缸,而且这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所以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要给孩子说,在外面无论遇到了什么危险的事情,都要告诉父母,只有父母才会毫无条件的去帮助他。
而且要教孩子,不管对方如何威胁“不准说”,都要告诉父母,不管对方要孩子做什么,都要教孩子懂得拒绝。
告诉父母,才能把事情真正解决好。
2、大声呼救
很多孩子被别人威胁了,就不敢说话了,甚至别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别人对他做什么,他都能忍气吞声。
如果不反抗,在别人的眼里,孩子是一个很弱的弱者,以后还会继续被欺负欺负。如果想进一步减小别人的伤害,那就大声的朗读,吸引别人的注意,让别人放弃欺负,甚至可以报警处理。
如果不处理孩子的遭遇,那么很可能孩子会继续被欺负,那也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造成孩子内向自卑,以及人生安全等。
3、少和“闲散人员”接触
有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就形成了我行我素,当别人都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时候,没有教养的孩子却很难适应那种规则,就形成了“异类”。
和表现好的孩子没法做朋友,就会觉得自己是孤立的,当认识了这样类型的人,就会觉得好像是找到了知音一样,但是他并不知道会让他“变坏”。
甚至因此主动去欺负别人,或者是伙同他人欺负别人。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行为,最终受害的,少不了孩子自己。这就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了。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孩子的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数的事情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但就是坏在了那些小事上面。
所以家长在平常的教育中,要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以及孩子的表现。经常和孩子聊天,问孩子的遇到的事情。从根本上去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然后教孩子如何规避,顺利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今日话题:你会关心孩子的心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