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上个世纪受到各方势力的威胁,而世界上很多军事科技强国,又对我国进行了长期的技术封锁,但正是因为此,逼得我国不得不走出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为了给将来可能发生的大战做好准备,我国研制了一系列武器,反舰导弹就是其中之一。
在二战中,海战形式出现了变革,航空母舰取代了重舰巨炮成为了新一代海上霸主,这也就使得世界各国的海军不得不进行变革。而在冷战时期,反舰导弹的出现以及应用,让海军又一次迎来了革新。1967年以色列的艾特拉号驱逐舰在埃及的塞得港被埃海军三艘小导弹艇发射的冥河反舰导弹所击沉,艾特拉号驱逐舰排水量超过了2500吨,而埃及的这三艘名不见经传的小导弹艇加在一起的总吨位不过250万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出动蚊子级导弹艇袭击巴基斯坦南部重要港口城市卡拉奇,发射了数十枚冥河导弹,获得了击沉两艘驱逐舰,一艘扫雷艇,一艘巡逻船以及一艘运输船,还有一座岸上油库的辉煌战果,而这几艘导弹艇在战后全身而退。
冥河导弹是前苏联时期研制的一款亚音速反舰导弹,在1961年,当时中苏关系还处于蜜月期,苏联向中国进行技术援助,其中就移交了冥河导弹的实物以及图纸。但是苏联方面在这里却给中国使了一个绊子,他们在图纸上修改了一些数据,目的就是让中方制作出来的冥河导弹性能比不上苏制的导弹。但是中方的技术人员相继发现了这一些数据误差并且进行了修改,在此基础上制造出来了自己的反舰导弹——上游-1号。
冥河,上游这些反舰导弹都属于第一代反舰导弹,这一代反舰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弱,主要偏向于锁定一些大型目标。在英阿马岛海战中,一枚阿方的反舰导弹本是锁定英国的无敌号航母,但是最后却鬼使神差的击中了大西洋运输者号货船。中国的上游反舰导弹在中东战争中打出的成绩也是十分不理想,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开始了第二代反舰导弹的研制。当时在国内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是走苏式的饱和攻击路线,即通过大弹量,超音速,突破敌舰的防御网,进行饱和攻击,但搭载平台受限。二是走欧美路线,即多用途,多平台搭载的灵活机动路线。
最后因为中苏关系交恶,中国最终决定借鉴欧美的发展道路。当时我国引进了很多西方武器装备以及武器技术,其中就包括欧洲的飞鱼反舰导弹。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研制出了第二代反舰导弹C-801,相比较于欧洲的飞鱼各有所长。
C-801反舰导弹半破甲杀伤战斗部重165公斤,测试数据显示,其能够击沉一艘重达万吨的战舰,穿甲能力要强于欧洲的飞鱼,并且巡航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但是在巡航高度和命中精度上面要处于劣势。当然在随后的改进版本C-802反舰导弹上,就要远超我们的“老师”法式飞鱼导弹了。C-801导弹除了舰对舰导弹之外,还有空对舰以及潜对舰型号,开发出的外贸版本受到了国际买家的一致好评。
现在中国鹰击-18被誉为最好的反舰导弹,其实他和C-801属于一个家族(C-801即为鹰击-8)。鹰击-18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导弹本体体积细长,除了驱逐舰之外,核潜艇也能够搭载。并且采用亚音速和超音速相结合的飞行方式,最快时速可达3马赫。
反舰导弹也是大国利器,核心技术必须独立掌握,我们希望战争永远不会爆发,但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