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过一篇王硕评金庸的文章。
意思是金庸媚俗。
但是,其实,金庸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原本是没有什么要把武侠小说写成什么样的意思。
最初就是为了赚钱糊口。
在金庸之前,某某专门从美国赶回来,然后居住在台湾,大量阅读中国武侠小说。
为的就是把武侠小说携程美国式的那种现代小说。
比如,《堂吉诃德》。
但是,金庸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一出,某某觉得已经被金庸做了,所以,第二天就赶飞机回美国了。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金庸的小说占了某部分空缺。
所以,才能在中国有那么样的地位。
但是,其实,我感觉就是武侠文学化的写法而已。
但是,读金庸的大部分其实都是中学生一类,因为后来会发现读不下去。
但是,读古龙的能读的很入神。
原因是古龙后来的作品都有灵气。
中国的武侠,再加上国外的文学化,是不一定有灵气的。
古龙的就不是单纯的文学化,是诗情画意。
几句话好像诗一样,在悬念冲击中,短短的篇幅,就能给人一种快感。
金庸的就显得枯燥很多。
还有,因为金庸的文学作品的悬念往往过于流俗。
几个章节之后,悬念感都没了。
说是在武侠小说里描写人物,金庸确实描写的很出色。
但是,经典人物在别的作品中也有,寥寥几笔就可以刻画的传神、完整。
比如,阿Q正传。
情节的堆砌,反而让人感觉是拖累。
古龙的小说很有想象空间,金庸把什么都给写没了。
金庸的作品所以,只适合一些小学生一类读,因为他们正好不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