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皮肤“听音乐”,一件能让失聪者感受到音乐的神奇服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07
导读

CuteCircuit的联合创始人赖安·根茨说:“对于听力障碍者,为了将他们的直观感受与创建这种感受的乐器联系起来,看到这些动作至关重要。”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弗朗西斯卡·罗塞拉说:“我们想远距离输送拥抱,你穿上…

全文共3325字,预计学习时长10分钟

全文共3325字,预计学习时长10分钟

图源: CuteCircuit

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体健康;它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高度的享受;它可以辅助治疗疾病,常常能起到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它使我们不孤单;它启人智慧…… 它就是音乐。 音乐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就好像人们需要用语言来与人沟通一样。

在常人看来,很难想像没有了音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但这些对于听力障碍者却是必须习惯的生活和痛苦。 现在,一件神奇的服装改变了这一切。

图源: CuteCircuit

在伦敦的一家夜总会里,闪耀的灯光下,双胞胎姐妹赫蒙和赫罗达斯·贝尔哈内在舞池中随着人群舞动,十分动人。 实际上,她们听不见声音(她们是失聪者),但声波会随着音乐在她们的衣服上迅速“流动”。让她们“听见”。

图源: CuteCircuit

“科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听力障碍者提供帮助,大大拓宽了我们的活动范围和领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他们在邮件中这样写道。 他们向我描述了穿着一种叫做“感音衣”的服装的体验,它是由一家名为CuteCircuit的时装设计研发公司生产的,其总部在伦敦。 “音乐能带给人欢乐,也能引人沉思,所以‘感受音乐’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情感体验。” 通过在面料纤维中植入驱动器,“感音衣”将音乐转换为一系列振动波。

不同的乐器会给身体带来不同的触感,转化为震感的声音瞬间如电流般传遍全身。“感音衣”的设计者宣称,对听力障碍者来说,这是一种能真正“感受音乐”的方式。 在CuteCircuit位于伦敦的办公室里,我试穿了他们发明的这项黑科技,办公室位于金丝雀码头,周围被摩天大楼环绕。这里位于大楼的高层,窗明几净,没有绚烂的灯光和舞动的人群,只有一部管弦乐队的演奏录音,那是门德尔松的音乐会序曲《赫布里底群岛》。

当乐曲进行到激昂处,我身上的外套便在隐藏于面料纤维里的驱动器作用下震动起来。你能感受到身体在音乐高潮处随着节奏震动,即使这种震动感是通过机器经过复杂计算产生的。 我听力没有障碍,既能看见也能听见乐队的演奏录像,并亲眼见证了感音衣的神奇。要想真正理解音乐,至少需要一个刺激物,这一点至关重要。CuteCircuit的联合创始人赖安·根茨说:“对于听力障碍者,为了将他们的直观感受与创建这种感受的乐器联系起来,看到这些动作至关重要。”

通过这种方式,大脑就能把看到的东西和身体感受到的震动波联系起来。

“感受”音乐这个想法整体来看其实个人主观性很强。

图源: CuteCircuit

有趣的是,CuteCircuit的这个创意是基于它之前的“拥抱衬衫”。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弗朗西斯卡·罗塞拉说:“我们想远距离输送拥抱,你穿上“拥抱衬衫”,任意按压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传感器会立即捕捉到按压的具体位置、强度和时间,然后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在世界另一端也身穿拥抱衬衫的那个人。”

“拥抱衬衫”于2002问世,罗塞拉和根茨称这个项目为“身体风暴”,他们邀请测试者互相拥抱,与此同时用红色记号笔画出测试者手部所在位置的轮廓,她说:“有些测试者真的互相拥抱了很长时间,”她说,“他们中有人最后结婚了。” 像翻译语言一样,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最终结果其实更多地取决于翻译者所做出的决定。

2016年,德国荣格交响乐团来到CuteCircuit公司,询问是否有可能将拥抱衬衫改造成可以让听力障碍者也能感受音乐魅力的产品。 公司接受了这一意见并立刻着手研发交响乐的触觉映射这一新产品,并找出了两个产品之间的相同点和联系,将早期创作的拥抱模式与管弦乐队的乐器相互重叠。 拥抱并不是定位声音的唯一要素。

根茨提到乐器本身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要素。高音乐器更靠近房间前面,而低频乐器如低音提琴和定音鼓更靠近房间后方。“所以我们在设计服装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距离脸部近的声音频率高,距离脸部远的声音频率低。”根茨这样解释道。

图源: CuteCircuit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听众怎样才能把穿着的具体感受描述出来。“如果你去过俱乐部的话,你通常能感受到低音与你腹腔发出的共鸣,”根茨这样说道。“如果有其他乐器如小军鼓或者哔哔声,我们的四肢就会有所反应。所以我们认为身体某些部位是可以引发自然共振的,并试图把声音和身体部位进行匹配。” 多亏了30个不同驱动器的工作,“感音衣”现在可以随着音乐“舞动”,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将音乐转为震感。那些穿了“感音衣”的人肯定会感受到一些东西,但他们真的能感受到音乐吗?

伦敦传媒学院声音学专业的副教授萨洛米·弗格特勒对此持怀疑态度。“在音乐厅聆听贝多芬的交响乐时,我深深地被音乐所感染。但是这种感觉是非常个人化的,它可能使我胆战心惊,也可能令我喘不过气来。而身体作何反应取决于那一刻。但是现在这种反应已经被人为地预先设计好了。” 对沃格林来说,声音的匹配并不是那么简单直接的工作。就像翻译语言一样,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最终结果其实更多地取决于翻译者所做出的决定。

沃格林在电话里说道:“将声音转化为脉冲并作用于服装上,然后被身体感知,不同设计师有不同的想法。这就是科技本身,它具有审美取向和思想价值。这是贝多芬交响乐的一种感知形式,它的设计、面对的人群、材质、服装面料和这种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科技。” 但是她对CuteCircuit宣称这款产品可以让人“感受”音乐的说法持谨慎态度,沃格林认为将声音与人的知觉联系到一起的想法似乎有些激进。她说,“声音能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来思考知觉。

比如当我们和别人握手的时候会说我的手摸到了你的手,但是对声音来讲,我们却很难描述这种‘摸’的感受”。 她说,这种模糊感在学术上被称为“音感”;它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感知世界的方法,不同于仅仅依靠视觉感知的世界,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西方文化里的人和物进行价值判断的方式。 也许这些产品最终不是为了达到声音和知觉完全匹配,而是为了寻找另外一种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方式。

图源: CuteCircuit

“在这次电话访谈中,我看不见你,也从没见过你,但是我觉得我们是在一起的,”她这样对我说道,“声音感知力可以让我们以另一种形式与人和事物交流,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感知社会和政治的方法。” 科技能否实现这种激进的想法呢? CuteCircuit并不是唯一一家涉及此领域的公司。例如,总部位于美国的初创公司NeoSensor表示,它的Buzz腕带“能探测到你周围的世界,并将声音转换成丰富的振动模式”,它能把狗吠和婴儿的笑声区分开来。

它提供了一种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对于听力障碍者来说,这种方式更具关联性,也更直观可见。它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但以这种方式“翻译”声音,是否忽略了沃格林所阐述的模糊的“音感”? CuteCircuit的罗塞利亚说:“马歇尔·麦克鲁汉我们最喜欢引用的人之一,他说,‘也许触摸不仅仅是与事物的皮肤发生接触,而是与我们想象的生命接触。’”也许“翻译”这个词根本就不对,也许这些产品最终不是为了追求声音和知觉完全匹配,而是为了寻找另外一种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方式。

对赫蒙和赫罗达·贝哈尼来说,在伦敦夜总会的灯光下,她们与别人的相处方式是由声音与触觉、音乐与振动的重叠所决定的。她们告诉我,这是一种情感体验,“从身体上感受音乐,并能与人群中的其他人共舞”,无论是旋转的马达还是舞动的身体,贝哈妮姐妹都被音乐所感染了。

图源: CuteCircuit

大概这就是音乐经久不衰,能和其它文化与艺术永世流传的原因吧……

留言 点赞 发个朋友圈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