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2”是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到德国的格来夫斯瓦尔德之间修建的一条天然气管道,全场1200公里,投资95亿欧元,建成后,每年将向欧盟国家提供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条管道由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和德国、瑞士、荷兰等在内的五家欧洲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该管道目前已经开工建设2年多时间,项目完成了90%,就差最后的100多公里就将完工。
但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正是到了90%的关键环节,突遭横祸,美国制裁令带着一股浓浓的嫉妒味,急匆匆杀到。根据美国12月20日签署的《2020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将对参与“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制裁。美国的制裁令一出,各方态度不一, 瑞士立马停工,俄罗斯表示很淡定,德国却怒气冲天。
这三方的态度恰恰说明了目前三国在北溪2工程中的定位。 俄罗斯之所以很淡定,那是因为俄罗斯本来就在美国的制裁之列,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就遭受了欧盟和美国的共同制裁,到现在制裁还没有解除,俄气公司也早就被美国列入到了制裁名单,所以,再加一个制裁,对俄罗斯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而且俄罗斯的天然气并不愁销路,据统计,俄罗斯的天然气大部分都销往到了亚洲,而且亚洲的销售价格要明显高于欧洲的销售价格。所以,在销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俄罗斯自然很淡定。
但对于瑞士这样的国家可就不一样了,瑞士是一个小型国家,面对美国这样的巨无霸的制裁,如果硬顶会死的很惨。因为,瑞士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度很大,如果,美国强行制裁瑞士,对瑞士的打击将很大。而且从整个工程量来看,瑞士担负的总体比例并不高,即使停工了,对瑞士的影响也不大。所以 ,瑞士权衡利弊后,还是不敢忤逆美国,最终选择了停工。
德国是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倡导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德国目前对天然气能源的的依赖度达到了90%,而且因为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天然气成为了德国的最佳选择。但是长期以来,德国的天然气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俄罗斯,而且还必须经过乌克兰。
由于近年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一直处于僵局,所以,德国的天然气来源非常不稳定,德国非常害怕有一天,乌克兰和俄罗斯闹僵,彻底给德国断气,到时候德国的能源安全将面临空前的挑战。
所以,德国才冒着被美国制裁的风险,设计主导了北溪2天然气管道,如果该管道建成后,德国将再也不用担心来自于乌克兰的不确定性,本国的能源安全将有很大的保障。而且,德国作为中间站,还可以收取天然气过境费,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美差啊。
但是怕什么来什么,德国最害怕的就是来自于美国的制裁。对于北溪2天然气管道,美国早就对德国有意见了,因为该管道修成后,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将对俄罗斯的能源更加依赖,未来欧盟和俄罗斯发生矛盾,欧盟将严重受制于俄罗斯。而且,这天管道还抢了美国的生意,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气销售商,面对欧盟这样一个大市场,美国没理由放弃,但现在欧洲的能源市场大部分都被俄罗斯控制,所以,美国希望通过制裁北溪2,来维护其能源霸权地位。因此,美国多次对德国施加压力,希望德国放弃北溪2工程,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一意孤行,誓将北溪2天然气管道修建到底。
面对死不回头的德国,美国最后还是出手了,德国的愤怒可想而知。长期以来,德国一直是美国在欧洲的一个重要伙伴,但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将欧洲的众多盟友都得罪了一圈,对此德国和法国的意见最大。但美国就是美国,只要德国违背美国的利益,美国不管是敌是友,伊朗也好,德国也罢,都将实行无差别的制裁。本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却中间出来这么一个幺蛾子, 你说德国能不怒气冲冲吗?
对此,德国也不用太悲伤,美国制裁对北溪2来说,也不是一个死局,据说俄罗斯有能力单独完成剩下的管道铺设工作。俄罗斯方面目前已经正式做出回应:“俄方已经完全准备好了管道铺设船,北溪2天然气管道将在不久后正式完工”。只不过完工的时间会比预想的要晚几个月。到时候,怒火冲天的就不是德国,而是美国了。
现在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想制裁谁就制裁谁,其他国家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因此,要想不被别人制裁,只有自己掌握核心竞争力,做到足够强大,才能不怕美国的制裁。这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大力发展本国的军事和科技实力,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否则,来自于美国的制裁威胁从来就不会消停。
让我们想起了建国之初的新中国,那时候,我们没有原子弹,随时面临着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老一辈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远离故乡,隐姓埋名,呕心沥血,默默奉献,最终,我们成功试射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国家敢随随便便欺负我们。
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我国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中国天眼”落成启用,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天宫二号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山东舰”国产航母服役,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国科学家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历史反复证明“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们从来都不是战争的挑起者,相反我们一直是和平的倡导者。但是,能战方能止战,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未来,世界格局瞬息万变,只有不断领先,抢在前面,才能在未来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做到不断领先,只有从打牢国人的科学素养开始,提起培养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中国著名物理学家 杨振宁当年回国时,国家问他有什么书可以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杨振宁思考良久回答道, 有一本杂志叫《科学美国人》。
《科学美国人》是《自然》杂志的科普版,为它写稿的都是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从创刊起,一共有一百五十二个诺贝尔获得者给他写过稿子。可以说,这是世界第一流的科普杂志。
正是通过这个杂志, 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读了后,受到启发才写出了《三体》这样的巨著。
而《美国科学人》还有一个少年版,在美国叫《How it works》。
在美国,成年人就看《美国科学人》,孩子就看《How it works》。
而去年,为了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中国也引进了《How it works》, 名字叫《万物》。每一期都会讲当时 最热门的科技。而且是身边的科技,比如机场安检分解:
超音速赛车内部:
火箭拆解图
还有 生物学知识,比如一条鲨鱼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人类的眼球:
地质内容也有讲,大灭绝的时间轴:
天文学也有:
还有 历史知识,比如中世纪骑士和日本武士的对比:
杂志知识涉猎广泛,资讯新鲜,有很多前沿科学知识和话题,涉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生态环境、太空探索、历史人文等等。
杂志图片对知识的呈现让人惊叹,能在纸面上呈现出三维的效果...
大开本,读起来眼睛舒服!比一般的杂志都大,也 比A4纸还大点儿,印刷质量精良...
这套书非常适合 小学高年级到高中的孩子。
马上就要踏入2020年了,给孩子送新年礼物,送上一套杂志,要比什么玩具、游戏啊什么的好太多,而且这套杂志,每一个月一期,孩子每月收到一期,就会想起送礼物的人。
现在中文版《万物》2020年征订季开启!现在仅需298元!即可获得
② 定价98元的科普故事音频集(50集,每集6分钟每周更新)
③ 定价40元的万物冷知识音频集(共20集,每集4-5分钟)
别看, 总价接近300元,但其实也就是孩子一个大型玩具的钱,现在少买一个玩具,多买一本书,孩子少玩一会,但却受益终生。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面的横条“去看看”参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