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小事儿”的老郭(一线行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05
导读

只是“好人”老郭再也听不到村民的夸奖了,8月2日,在距家40公里的山西陵川县台北村宿舍里,他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驻村工作队队员尹军杰说,老郭踏着大雪走遍了台北、观村、卧牛庄3个自然村110户人家。柴米油…

柴米油盐的日常小事儿最能打动老百姓,也最能考验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

“老郭是个啥样的人啊?”

“好人啊!”

“好在哪?”

“哪儿哪儿都好!”

面对记者的提问,村里的老人们一边哽咽,一边低声叹息。只是“好人”老郭再也听不到村民的夸奖了,8月2日,在距家40公里的山西陵川县台北村宿舍里,他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台北村位于太行山腹地,境内风景如画,但村民却时常因交通闭塞叫苦不迭。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们留守家乡,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承载了山里山外的希望。

老郭名叫郭建平。两年前,他从晋城莒山煤矿来到台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第一天,就带着行李住进了村委会办公楼。“我们刚到那几天,正好是村里脱贫验收和驻村工作队轮换的当口,任务非常繁重。”驻村工作队队员尹军杰说,老郭踏着大雪走遍了台北、观村、卧牛庄3个自然村110户人家。入户走访、对照资料、录入系统,时常忙到深夜。

老郭在的时候常说,“轰轰烈烈的大事儿咱做不了,平平淡淡的‘小事儿’就得多干点。”每逢周五下午扶贫工作队回城,老郭都要将乡亲们家里的蔬菜、山货捎给他们城里的儿女。时至今日,“捎货业务”已然成为台北村的传统,谁家进城赶集,谁家回村探亲,只要顺路,能捎的都捎上。

“老郭从来没把村里百姓当外人。”尹军杰回忆,村里的五保户老人侯春明,常年独居,家里脏得进不去人。老郭不嫌弃,帮他收拾屋子,还出钱给他体检。送到养老院那天,工作人员还以为老郭是老人的儿子。

2017年底,台北村完成脱贫验收,老郭又担心村民返贫,便多方争取资金,动员干部群众种植了157亩连翘和170亩白皮松。“连翘和白皮松具有一次投入不用管、成材后利润高的特点,老郭为村民考虑得长远。”村支书侯国新说。

两年很长,和衣而睡、鸡鸣即起是老郭的日常;两年也很短,他挂念的环境整治工程、“文明村”建设等还没完全落地。

基层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也是最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地方。柴米油盐的日常小事儿最能打动老百姓,也最能考验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老郭默默地去做了,村民们都对他念念不忘。

(作者为本报山西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30日 13 版)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