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M.2固态硬盘一颗冷静的心_哪种散热器更好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98
导读

下图是存储极客将要测试的东芝RC500固态硬盘以及三种不同型号的散热片,包括两款铝制散热片(金属卡扣固定)和一个铜质散片(螺丝固定)。即便不安装散热片,RC500也能在笔记本电脑等散热条件不佳的紧凑…

早期的M.2散热片由于设计上的缺陷耐用性普遍不佳。近日一朋友分享了机箱中散热片绑带老化断裂的照片,金属散热片在重力作用下已经发生位移,给电脑带来意外短路风险。

下图是存储极客将要测试的东芝RC500固态硬盘以及三种不同型号的散热片,包括两款铝制散热片(金属卡扣固定)和一个铜质散片(螺丝固定)。

通过Smartmontools可以检测到,东芝RC500这款次旗舰固态硬盘的满载功耗为7.69瓦,属于NVMe SSD的正常水平。而7.69瓦已经超过英特尔Z390的6W TDP,主板芯片组都有散热片覆盖,给固态硬盘加装散热片对经常满载使用的玩家是有必要的。

从使用效果来看,三款散热片中首先应该排除成本更高的铜质散热片。虽然铜的导热性能比铝高,但是M.2散热片属于被动辐射散热,而且散热片和固态硬盘之间都存在导热垫,所以铜散热片并没有特别优势。相反,铝的比热容更高,每提升1℃能吸收的热量比铜更多。

在两种铝制散热片中,粗糙表面的深色散热片向外辐射能量的能力要高过光滑和浅色的散热片。不过在测试这款黑色散热片的过程中也发生一个小插曲,卡扣固定的它无法容纳PCB双面都有元件的固态硬盘:

不过好在东芝RC500为单面PCB布局,主控、DRAM缓存和闪存颗粒都位于其中一面,整体厚度满足这款黑色散热片的安装需求。

安装好散热片后的东芝RC500:理论上散热片越重、与空气接触表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接下来是实际上机测试,首先通过东芝SSD Utility工具箱可以看到RC500的待机温度只有30度,这张固态硬盘的正常工作温度上限大约为79度。

使用IOMeter给RC500施加持续不间断的负载压力,并通过Hard Disk Sentinel软件监测其温度变化:10分钟后温度上升到60度,30分钟不间断满负荷工作后定格在65度,远低于正常工作温度上限。

出于长期使用可靠性的考虑,大部分M.2散热片都是不带风扇的(避免文章开头处塑料绑带断裂一样的耐用度问题)。当然也有一些标新立异的新设计,让M.2固态硬盘可以向独立显卡“借风”用,不过下图这种带热管的散热片售价不菲,性价比表现一般。

最后存储极客要说的是,今天测试的情况是基于长时间满负荷不间断工作情况。在实际作为系统盘使用的过程中,RC500的电源状态转换以及PCIE链路节能功能会自动发挥作用,降低整体发热量。即便不安装散热片,RC500也能在笔记本电脑等散热条件不佳的紧凑空间中良好地工作。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