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引进和生产过苏-27,而此次引进苏-35也更有深意,并不仅仅是为了那几架战斗机而已,更加关心的是近年来俄罗斯在苏系战斗机上的深度研究和新技术发展。而在这些技术当中就蕴藏着一个重要的俄式技术:钛合金加工和焊接技术。
在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就成立了莫斯科第45工厂,并专门生产钛制品。如今这家工厂已经演变为现在的VSMPO-AVISMA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钛熔炼和钛轧制品生产商。据了解,钛具有其他金属难以相比的高强度、高耐腐蚀性、高耐久性等特点,因此钛金属材料零部件被大量用到了苏-35及其117S发动机上,就连美国的F-135发动机也使用了俄制钛合金构件。
俄罗斯为了保证苏-35的结构减重,在复合材料技术有限的状态下,在其部分结构件上使用了钛合金框架材料。倘若中国可以按照苏-35的结构比率优化歼-11或歼-15,那么至少可以使战机减重1吨下来。拿到俄罗斯在苏-35上所采用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其意义不亚于获得百台117S发动机。
据报道,目前中国歼-15的起落架已经采用了钛合金技术加工制成。另外蛟龙号深潜器的钛合金耐压球也完成了国产化。而在3D打印领域,中国也制造出了全世界最大的钛合金3D打印结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