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与“吃”有关的考试。
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多名官员,广州、厦门、成都三市的副市长们集体做客国新办,介绍首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有关情况。
这项考核于2017年提出,旨在每两年“测验”一次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等36座城市的猪肉、蔬菜等“菜篮子”产品产量,批发市场建设,零售网点密度,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等。
据了解,首次考核目前已完成。虽然官方尚未公布考核结果,但从“优等生”们交上的答卷看,增加农产品自给率、建立外埠基地提高供应、加强价格监测适时投放市级储备猪肉等举措,均受到外界关注。
不过,一些城市也在考核中暴露出问题,如冷链物流短板,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等。南都记者了解到,对于考核结果优秀和不合格的城市,将按规定通报表扬和提出限期整改措施。
1
36城考核结果将上报国务院
据了解,“菜篮子”工程既关注肉、蛋、奶、鱼、菜、果等产品的生产供应,也关注产品流通、质量安全、公众满意度等内容。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目前首次考核已基本完成。通过考核,各地进一步提高了“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责任意识,完善了相关工作的体制机制。
例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2018年,蔬菜种植总面积、总产量比2015-2017年3年均值分别增长3.2%、2.5%。同时,2018年“菜篮子”产品总体价格涨幅在5%以内,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在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布局上,36个城市形成了以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区县批发市场为枝干,生鲜超市、社区菜店等零售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不过,于康震也坦言,一些城市也存在“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下降,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冷链物流短板问题明显,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存在弱化甚至忽视“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的倾向。
据了解,36个大中城市的考核结果上报国务院,并同时报中组部备案。“所以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唐珂说。
考核不合格怎么办?南都记者了解到,对于考核结果优秀和不合格的城市,将按规定通报表扬和提出限期整改措施。
2
什么是“菜篮子”工程?
“菜篮子”工程开始于1988年,旨在缓解当时中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状况。
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的刘江曾在一次发言中表示,当时肉、奶、蛋等产品产量在几年内快速增长。但随着1985年前后的调整,当年粮食产量出现下降,养殖业也由此受到影响。
“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粮食下降,畜牧业增长幅度下降而降低,仍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所以就出现了副食品的全面短缺问题。”他说。
为此,官方采取了引导消费和增加生产的方法,这就延展出了“菜篮子”工程,以系统性工程的办法解决肉、禽、奶、蛋、鱼、菜等的供应问题,而非“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建立,对改善城市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2010年,“菜篮子”工程已建立20余年,正慢慢淡出公众视野。
原农业部曾发文总结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基本自给能力下降;市场流通设施建设滞后,产销不平衡、收益难保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措施并未得到有效落实等。
也正是这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与“保供应”相比,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强调供应均衡、提高大城市自给水平、改善流通条件、加强监管追溯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当年官方发布的多个文件,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反复提及“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调市长在“菜篮子”上所应担负的责任。
2017年,官方对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再加码。国办发布《“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原农业部随后发布“考核任务分工方案”。这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此次对市长们的考核。
3
36城怎么考?60分以下不合格
考试必有规则。南都记者了解到,上述文件提出,每两年对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文件要求,36座城市要根据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自评,形成自查报告。
随后,经农业农村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组成的“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评定、抽查,形成考核结果。其中,90分以上是优秀,75分-90分是良好,60分-75分是合格,60分以下是不合格。
在原农业部发布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任务分工方案》中,给出了具体的考核指标。
包括,生产能力(蔬菜、肉类产量)、市场流通能力(批发市场建设、零售网点密度)、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市民满意度等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考核指标明确,考核期内发生“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响应级别达到三级及以上的,该次考核结果评定为不合格。
虽然首次考核的结果尚未公布,但唐珂也披露了一些考核细节。
例如,“市民满意度”一项上,共设置了19项子指标,并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入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合计采集有效样本超过3万个,通过建模计算得出各个城市市民满意度得分。
4
扩大生产,提高自给率
值得注意的是,有3座城市的副市长做客此次发布会,介绍各自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上采取的举措。这些措施,从扩大生产,再到搭建物流、加强监管等,涵盖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各流程。
“广州是一座消费人口超过两千万的超大城市,保障全市人民吃得好和‘舌尖上的安全’,压力确实不小。”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明说。
据她介绍,广州在扩大生产,提高自给率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规划建设了6家省级“菜篮子”现代产业园,建有26家省级“菜篮子”基地,9家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4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数据显示,广州“菜篮子”主要产品均维持了较高的自给率。例如,蔬菜自给率达到了100%,水产品自给率达到77%,家禽、水果的自给率达到60%。
厦门也采取了相似的举措。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韩景义介绍,厦门建立了“本埠基地+外埠基地+合作基地”的供应体系。
例如,在本地生猪养殖上,主要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同时建立了外埠基地,外埠基地和厦门享受同等的补贴政策,“合作得非常好”。
“大家知道,厦门地方比较小,耕地相对比较少,所以我们通过向科技要供给。”他说。
除了扩大生产,菜肉蛋奶要真正送到消费者身边才能便于采购。
据黎明介绍,广州建有35个“菜篮子”产品的批发市场,年总交易量达到880多万吨。其中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之一。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进出口批发市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黎明称,广州建立了127个“菜篮子”产品的产业链不同环节监测点,加强价格监测,适时投放市级储备猪肉,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我们除了自己不断养殖、种植,还建了大量的批发市场,来保证蔬菜、水果等各方面农产品的供应。”她说。
5
关注猪肉供应
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供应一直是今年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各大新闻发布会上屡受提及,此次发布会也不例外。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牛清报就在这场发布会上介绍了当地采取的举措。
“成都确实是一个猪肉消费的大市,我们有1633万的常住人口,服务人口超过2100万,而且猪肉又是川菜的主料。”他表示,在生猪生产和保供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的情况下,成都将此作为履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优先事项来保障。
除了制定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相应措施外,成都还建立了相应的监测制度。
广州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据黎明介绍,将推进落实新建8家以上、扩建5家大型生猪养殖项目,加大粪污处理设施的扶持力度,抓好疫情防控,2020年广州生猪年出栏产能要达到80万头,自给率要达到12%。
春节将至,肉品供应及价格将会如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储备肉在春节期间都会陆续有序地投放市场,同时,近期从国外进口的猪肉量大增,会进一步增加市场的猪肉供给量。猪肉的替代品,牛羊肉、禽肉、禽蛋和水产品,量足价稳。
他强调,“两节”期间不管是猪肉还是替代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也会总体稳定。
6
长效机制: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措施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也容易受到灾害性天气和动植物疫病等突发因素的影响,生产供给波动风险比较大。但如何建立长效的保障供应机制,亦有迹可循。
例如,苹果、梨的主产区在去年春季遭受倒春寒等恶劣天气影响,减产幅度较大。今年猪价上涨,主要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个别地区不合理禁限养的叠加因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明显,市场供给偏紧。
“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相对平稳,关键还是要保障生产供应的基本稳定和促进产销的有效衔接。”于康震说。
据他介绍,农业农村部将采取五项措施,持续构建农产品市场的长效稳定机制。
一是抓好粮棉油糖和重要“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明年重点是稳定粮食生产,恢复生猪产能,夯实市场稳定基础。
二是做好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应对,完善补贴、保险等政策,避免突发因素对农产品生产供应产生重大冲击。
三是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农产品产销衔接效率。
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前置引导市场供需平衡。
五是推动完善储备、进出口等市场调控制度,保持农产品价格波动在合理范围。
文\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