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雨夜,南岸区辅仁路,街面上行人寥寥无几。一旁小吃店的老板慵懒地与熟人聊着天,隐隐可见蒸笼的热气与冰凉天气碰撞生出的白烟。另一侧街心花园当中的狭窄步道,一个行人扛着把浅色雨伞徐徐前行,忽然,一个瘦高个儿的人在他身后出现了,一步一步慢慢贴近。靠近树木遮蔽的“盲区”时,后面贴上的那个人突然转身,从另一条步道奔跑着离开,最后画面只见一个黑影,面目皆不可辨……
那天是2019年10月21日,这段视频定格在当天的19点48分。一起盗窃案发生,受害者在赶路过程中丢失了随身财物,随即赶往派出所报案。在派出所进行询问笔录时,作为刑事侦破的“战略支援部队”——南岸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情报视频侦查大队(简称“图侦大队”)的辅助侦破工作也在迅速展开。
黄镇岳,一位自2013年“图侦大队”成立伊始便在岗,平均每天至少要看4个小时视频、6年已看过8000小时视频的图侦民警,坐在办公桌前,在三台电脑屏幕的包围中,身体前倾,眼睛紧盯街面探头录下的场面,食指轻微地无声地叩击着桌面。他正凭着敏锐的职业嗅觉和异乎寻常的专注力,捕捉那些常人压根无法觉察的“蛛丝马迹”。
那个扛浅色雨伞走在前面的人,已确认是受害者,那么那个黑影——一直贴上来的瘦高个儿,就是犯罪嫌疑人。可是那个黑影,不仅看不清面目,甚至他是不是真的身着黑衣也不能确定,因为街心花园的光线实在暗淡,加上正下着雨…….
“遇到这种‘断片’的情况,就要果断回溯查看。”黄镇岳说。
他调集相邻街区的摄像素材,在一帧一帧随着时间游走的高清画面之中,终于锁定了某个目标,迅速截图。
图片一:19点28分,一对情侣走在右前方,男孩一手撑着一把大伞,一手搂着自己心爱的女孩,没有拉链的衣服口袋敞开着,女孩与男孩甜蜜对视,斜挎包歪在身侧。一个身形瘦高、穿着黑色长外套的人端端正正地撑着把雨伞,走在距他们只有两步远的左后方,并且紧紧挨着花台。
图片二:19点36分,那个“黑色长外套”依然端端正正地打着伞,这次他刚好在一个男子身后——那个男子正站在街沿边寻找出租车,刚好斜挎了一个包,归家的焦急使这个男人没有顾及自己随身财物的安全。
……
乍一看,这个瘦高的黑衣人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极富“图侦”经验的黄镇岳看来,此人很可疑。对比图中的其他行人,黑衣人的伞撑得很端正,伞杆打得直直的,伞面压得很低,刚好遮住全脸。虽然看不见他的脸,但凭直觉能感受到他低垂的目光正在仔细观察什么,这人总是与前面的行人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对了,这就是尾随!黄镇岳知道,通常情况下,一个有经验的“偷儿”最先会尾随好几个对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来重点“盯梢”,最后朝一个目标下手。从打伞的姿势来看,这个人应该具备了对街头摄像头的“反侦察”能力。近年来,警方在居民生活区、重点关注区、街面都布置了摄像探头,加大犯罪防范力度;相应的,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也在俱增。
黑衣人很狡猾,在盗窃得手的19点48分之后,当晚遍布街头巷尾的探头几乎没有再捕捉到他的身影,“此人专门选择雨夜作案,能够在一只手撑雨伞的情况下盗窃成功,可见是个惯犯。”
不知此人“去处”但是可以反推他的“来路”呀!钉在屏幕前的黄镇岳直了直身子,迅速确立了一条新思路。他开始查找案发前两小时内黑衣人在街头的行动踪迹。“时间回溯”,从19点28分到19点18分,从19点到18点50分,黑衣人的“来路轨迹”逐渐清晰——原来,这人来自一个叫做“东原锦悦”的繁华商圈。这个商圈周围租户很多,客商交织,鱼龙混杂,治安情况复杂,最容易藏污纳垢。大的目标锁定了,再协同刑警进行一一排查,刑警支队存有盗窃惯犯的资料库。很快,身为惯偷的黑衣人被揪了出来。
“刑警们奔波在现场,那里是他们的战场。我们守在办公室,瞪大眼睛盯着的电脑屏幕,就是我们的战场。侦破案件的关键线索可能一闪即逝,而‘图侦’工作的要求就是找到每一个细微之处,既要有眼力,还要用心去看。”黄镇岳说。“我要是在审查素材的时候动一下,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就把犯罪嫌疑人漏掉了。”
黄镇岳今年35岁,已经当了6年“图侦民警”。不高的个子,瘦削的身材,偏黑的面庞,布着血丝的双眼,偏高的发际线……一副面对电脑长期熬更守夜的“典型面貌”。一坐动辄数个小时,整个身体向前倾斜,脸部与正中间的屏幕只有不到半米的距离,压力全集中在胳膊和两条大腿上,每每站起身,总是冷不丁摇晃几下。当年,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的黄镇岳,专业是公安图像技术,最初做的是现场勘查,也就是“痕迹静态发现”,主要是现场摄影,以及捕捉“手迹、足迹、工具痕迹”等。在摄像监控的时代,一种新的侦查技术手段——“图侦”诞生了。图侦民警利用遍布街头巷尾的探头,通过观察、分析推演出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为破案提供最直接的线索和可靠的依据。当年,黄镇岳刚加入‘图侦’,从“静态发现”转为“动态发现”,为“转型”吃了不少苦头。
“虽然那时整个南岸区只有300个摄像头,按说素材量不大,但画面都是非数字的‘模拟标清’,很模糊,有时仅仅能看见人影在晃动。再加上刚开始看视频找线索没有经验,一个镜头要反复看上10遍,才能有一点点发现。”
慢慢地,经验值累加。在繁华闹市,一个监控探头的一秒钟视频里,可能会出现数十个小人头,而且每个人头都处于运动的状态,在常人看来,想要确定某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但一丝一毫的“动态线索”都逃不过黄镇岳练出的“火眼金睛”。
“从警至今,除了大量接触的盗窃侵财,包括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绑架等八类暴力犯罪也都有涉及,‘图侦’工作在破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协助作用。”
黄镇岳还利用其他侦查技术,将图像提供的线索和其他线索结合在一起,完成图侦民警破案的依据,“‘图侦’工作要更多地走向融合。现在都是合成侦查,团结起来力量大。”
让黄镇岳欣慰的是,现在南岸区刑事案件发生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打击刑事犯罪是我们职责所系,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都有安全感,是我们幸福感的最大来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