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情书”令人心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28
导读

但“地理情书”与这些口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需要由学生亲自从课本知识中去发现、去总结。 写“地理情书”,就像是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属于自己的口诀。这就要求学生先吃透知识、消化知识,才能反客为主,让知识…

“你是澜沧江/我是湄公河/我是你生命的延续奔流入海”……近日,“女老师收700封地理情书”词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据悉,这是浙江金华宾虹高级中学90后地理老师丁晓涵给学生们布置的地理作业,要求学生用地理知识写下一首情诗。学生称,复习效果很好。

初看“地理情书”,似乎与过去我们背的口诀也差不了多少。想当初,我们也会为了记住邻国,去背“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的地理口诀;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也会运用“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之类的顺口溜加深记忆;更别提“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这种考生“必背”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几乎每个人都会背得滚瓜烂熟。

但“地理情书”与这些口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需要由学生亲自从课本知识中去发现、去总结。过去的背诵口诀,往往是由老师总结归纳好教给我们的,虽说比起复杂琐碎的知识点归纳会更朗朗上口,背诵难度大大降低,但到了一部分人手中时,口诀却成了“偷懒神器”。为何这样说?因为老师将现成的口诀传授给学生就像是鸟妈妈的“吐哺”,所获得的知识已不再是第一手的资料。若是学生对口诀产生依赖,以口诀应付考试而忽略了从书本上、从课本中去了解知识,去亲身探索学习的奥秘,那么如此学习就缺乏牢固的知识基础作为支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算不得真正的学习。

写“地理情书”,就像是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属于自己的口诀。而这就要求学生先吃透知识、消化知识,才能反客为主,让知识化作自己的学习工具。 (许晓芳)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