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商务 » 正文

第二轮带量采购启动,涉及33个新品种,单品入围企业最多6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67
导读

与第一轮带量采购相比,本次集采涉及33个新品种,覆盖糖尿病、高血压、抗肿瘤和罕见病等治疗领域,涉及1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中标企业数量和选省份的方式都有较大变化。从板块内部来看,多只医药生物个股也出现了…

临近年末,医药行业再度迎来重磅消息。

12月29日下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正式启动。

图片来源: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告

与第一轮带量采购相比,本次集采涉及33个新品种,覆盖糖尿病、高血压、抗肿瘤和罕见病等治疗领域,涉及1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中标企业数量和选省份的方式都有较大变化。

单品入围企业最多6家

根据各联盟地区报送的数据,此次采购量基数为124亿片(袋/支),各品种的约定采购量为采购量基数的50%~80%,根据中选企业数量确定。按照集中采购工作安排,2020年1月17日将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全国各地患者将于明年4月份用上第二批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

自2018年11月15日的“4+7集中采购”,到2019年9月1日的“联盟地区集中采购”,直至今天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集采政策的顶层设计并未变化,规则不断完善。

最大的变化在于拟中标企业的确定,从最初的“独家中标”,到“三家中标”,之前网传的“N-1”,到今天正式版本的更为细化合理的规则。伴随拟中标企业数量的不同,采购量及采购周期的确定也更为细化。

新一轮带量采购规定,低于2家企业申报的全部入围,最多可以入选6家企业(当申报达到9家及以上时)。2019年9月的带量采购扩面,规定每个品种中选企业不超过3家,取最低报价。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采购量和采购时间为:实际中选企业1家,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50%,采购周期1年;实际中选2 家,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60%,采购周期2年;实际中选企业3家,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70%,采购周期2年;中选4家及以上的,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80%,采购周期3年。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分析称,这一次的中标企业数量和中标周期都更加科学,从中标1家到3家到现在最多6家,符合全国市场总量的特点。中标周期从1年到现在4家中标的话3年,每年中标工作量很大,还有今年中标明年不中标对企业打击很大。

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坚持“4+7”试点及扩围的基本原则、主要政策和组织操作模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的常态化,不再选择部分城市试点,一次招采即在全国同步实施。

而这次的招采文件还有一个亮点——1.8倍报价原则,同品种超过最低报价1.8倍的企业自动出局。为了避免企业“兵出险招”给出极端低价挤走竞争对手,文件同时给出了两个兜底原则:以公布的天花板价格最高有效申报价计算,降幅大于等于50%或者单位可比价低于0.1元可以入围。

金春林认为,1.8倍原则避免了中标企业之间的价格差别过大,这是对原来政策的修缮,符合规律。“中标企业数量扩大了,原则上竞价的压力降低了。但是很多企业经过两次的实践,还是存在‘囚徒困境’效应,如果不中标马上‘死’,为了中标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报出匪夷所思的价格,因为越不中标以后机会越少。我个人觉得竞争压力可能好一点,但是也很难说。”

医药板块迎新一轮冲击,创新药发展势不容缓

尽管行业内对集中采购常态化已经形成共识,但新一轮集采启动的消息对医药生物板块依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12月30日早盘开盘,医药生物指数低开低走,开盘不到半小时,指数跌幅就扩大至1%左右,不过随后开始出现了跌幅收窄的情况。

目前医药生物市值总市值高达3.3万亿板块来看,今日开盘后,板块急跌1%,市值很快蒸发了超300亿。而从板块内部来看,多只医药生物个股也出现了明显下跌的情况,其中洛普药业、博雅生物、国新健康等跌幅超2%。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将会打破医药行业的传统利益格局,仿制药盈利能力将明显下降,而未来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有望受益。

中信证券表示,第二轮带量采购的落地速度略快于市场预期。对医药板块的冲击有望边际减小,医保资金结构性调整速度显著加快。虽然中长期看仿制药行业利润回归到合理水平的趋势不会改变,但市场对带量采购带来的降价风险已有充分预期,后续对于板块的冲击有望逐步减弱。

未来带量采购将成为常态化的制度,仿制药企业的竞争核心将来自于研发(研发管线的厚度和上市速度)及成本控制(对于上游原料药的掌控能力、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两个方面,销售能力将被逐步弱化,销售费用预计会大幅降低。同时,今年国家医保谈判的品种数量高于前面三年的总和,医保资金腾笼换鸟的结构性调整正在加速,创新药正在成为药企转型越来越重要的方向。

平安证券表示,带量采购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大幅节省医保资金。联盟地区的25个品种降价后的合计市场规模为不高于92亿元,而降价之前的市场规模为371亿元,节省278亿元。假设60%的量为集采,则集采规模为55亿元。带量采购是过渡政策,医保支付价有望出台。药店渠道受重视,处方外流加速。淡化销售环节,单品种打天下的时代远去。仿制药制剂+原料药一体化成为趋势。

各地首年约定采购量

各采购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

(文章综编自同花顺财经、第一财经、经济观察报、中国基金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