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2019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00
导读

得知消息的邱必成,给自己的同事们发了条短信,“兄弟,你将来要好好干,我怕是不行了”。 陈洁刚去的第二天,让班上的学生填一个信息表,有个男孩子在交表时问她,“我爸爸去世了,妈妈改嫁了,父母那一栏,可不…

2019年,是倒霉的一年。

“完不成的KPI,跑不赢的CPI,以及永无休止的996。”这些我们无力改变的事情,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用物理学说,2019年,是“熵增”速度极快的一年。

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到,熵值越高,就说明系统越无序。"熵增”的最终结果,就是无序和死亡。

所以,我希望这倒霉的2019,早一点过去。

但有些人,却让2019年变得难忘起来——薛定谔曾说,“生命以负熵为生”。

这些生命中的“负熵”,让我们温暖,让社会不再死气沉沉。

“负熵”来源于每一个普通的个人,他们可能是医生,可能是教师,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

这些人,带给我们感动以及希望。

倒霉的2019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她。

01

2019年,“直肠癌晚期多发性肝脏转移”,带走了邱必成医生年轻的生命。

在此之前,他多次便血,检查的科室离他只有几层楼的距离,但他一直没有时间去。

得知消息的邱必成,给自己的同事们发了条短信,“兄弟,你将来要好好干,我怕是不行了”。

他和妻子说,“不要把我仓促的浪费了”。

“我当医学生的时候,学校的“大体老师”太少了。既然此生再也没办法拿起手术刀,不如留下遗体,给学弟学妹们多一些机会练习,为医学做最后一次努力。”

在他离开人世的最后几天,他终于说通了家人,签下了遗体自愿捐献书。

12月8日17时59分,邱必成医生不幸离世。

他的生命已经逝去,同时,他也带来了新生:

在邱必成医生生命的最后100多天里,他接诊了201位患者,做了18台手术。就在他去世前的2天,他做了人生中最后一台手术。

12月9日8时30分,邱必成医生的眼角膜被取下,与此同时,有6位失明人士也躺在手术台上,等待着他们的,是光明与未来。

11号,邱必成医生回到了自己医疗人生的起点,福建医科大学。他寄予希望的学弟学妹们,站在道路的两旁,目视着师兄以另一种形式“回归”。

他们的医学人生,才刚刚开始。

2019年,我们失去了一名叫做邱必成的好医生。

2019年,让我们见证了热爱。

02

分别的日子,总是让人感伤。

2018年,杭州第二中学的陈洁老师,结束了在贵州黔东南州,为时一年的支教活动。

当车门关上的那一刻,孩子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车子跑起来,挥手向陈洁告别。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泪水。

一年前,陈洁来到这里,发现学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破败。但后来她意识到,能够翻新的,也只有学校:

陈洁刚去的第二天,让班上的学生填一个信息表,有个男孩子在交表时问她,“我爸爸去世了,妈妈改嫁了,父母那一栏,可不可以不填。”

陈洁之前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正当她想着怎么组织语言时,那个男孩子反而先来安慰她,表示自己之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的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班上的同学的家庭情况,都和这个小男孩差不多——除了留守儿童,就是孤儿和单亲家庭。

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爱与关怀。

陈洁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留给了这群孩子。

可人生,总要分别,不管你有多么不舍。

分别时,孩子们给陈洁唱了一首《亲爱的旅人啊》。

“一路不断失去,一生将不断见证,看过再多风景眼眸如初清澄,爱依旧能让你动容。”

2019年,学校的孩子们体会到了分别的苦涩。

2019年,他们也收获了最淳朴的爱。

03

路子宽的父亲路炎衡患白血病,已经7年了。

2019年,他的父亲的病情恶化,唯一的活命方案,就是做骨髓移植。

可全家只有路子宽,和爸爸的骨髓配型成功。

路炎衡当即决定放弃治疗,“孩子的人生才刚开始,我这个当爸爸的,绝对不能拖累他”。

但路子宽不这么想。在他的眼里,爸爸会开摩托车,会修很多东西,只要说起爸爸,路子宽的眼里,满是崇拜。

路子宽决定,为爸爸捐献骨髓。

但捐献骨髓对于供者的要求是90斤,当时的路子宽只有60斤。为了尽快达到手术标准,路子宽决定“增肥救父”。

路子宽一天吃五顿饭,每顿都是大块的红烧肉,到了晚上,还会再吃一桶泡面。

2个月,路子宽胖了整整30斤。

吃不下,也要硬往嘴里塞。路子宽明白,体重秤上的数字,就是爸爸的生命。

2019年9月9日,路子宽终于如愿以偿的为父亲捐献了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如释重负的他对着奶奶说,“这辈子,我都不想再吃红烧肉了”。

2019年,小胖子路子宽遭了很多罪,被撑到“”死去活来”。

2019年,小胖子路子宽,用亲情,为一家人带来了希望。

04

2019年11月30日晚,河南鹤壁的一家酒店院内,一名3岁女童,不慎掉入20米的深井里。

女童的父亲报警后,消防官兵很快赶到。

但深井的内径,只有30厘米,大概一口锅那么大。

在场较瘦的消防、公安人员纷纷脱下上衣,但他们的肩宽,都不符合。

一时间,救援工作陷入困境。

这时,在场的义务救援队员王庆军表示,自己的儿子王泯燃的身材应该可以。

接到王庆军的电话后,他的妻子毫不犹豫的带着儿子赶到现场。经过测量,王泯燃的肩宽腰围都合适。

可他,只有14岁。

女童的哭声越来越低,王泯燃多次表示,自己不怕,身体也扛得住。情急之下,消防队员对王泯燃进行了突击培训。

随后的半个小时里,只穿了一件秋衣的王泯燃6次倒挂下深井。

王泯燃上来时,消防队员帮他下装备,母亲给他穿衣服,都被他拒绝,“说不定还得再下去一次,等妹妹出来再说”。

最终,女童被顺利救出,生命体征平稳。

而王泯燃的衣服,已经被井水湿透。

2019年,发生了一起危急的坠井事故。

2019年,一个叫做王泯燃的少年,用他的勇敢,化解了这场事故。

05

最让交警头疼的,莫过于在去往事故现场的路上,道路堵塞。

所有人都赶时间,谁会给你让路?

2019年6月9日,大广高速发生追尾事故,湖北高速交警李安毅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出警。

在前往事故现场时,李安毅经过的一个隧道正在堵车。这条隧道比较狭窄,车流量也大。

为了尽快赶往现场,李安毅边鸣笛,边用喊话器喊话,希望隧道里的车辆能够靠边,腾出一条道路来。

他本以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和费时的事情。

但在警笛响起的同时,隧道里的200多辆车纷纷靠向两边,为警车让出一条通道。

2019年,交警李安毅同往常一样,很快的处理了一起事故。

它的背后,是200多名陌生车主的善良。

06

郝康的求婚仪式,仪式感没有那么强——只有1分52秒。

他甚至没来得及说出那句“嫁给我”,也没有时间将戒指,戴在女朋友雷杰的手上。

郝康能做的,只有一个拥抱,和说一句“注意安全”。

郝康是延安机务段的电力机车司机,雷杰是列车乘务员。尽管两个人的列车都经过榆林站,但四年下来,他们呆在一起的时间,没超过一个月。

聚少离多的日子,两个人都没有放弃,因为在他们心里,都觉得“他(她)挺喜欢这份工作的”。

今年春节,郝康决定向雷杰求婚,他准备好了戒指,在榆林站等待着雷杰。

雷杰所在的列车会在榆林站停靠8分钟,这也是两人两个月内,唯一的一次见面机会。

但那天列车晚点,本来的8分钟,变成了5分钟,加上上客下客,留给他们的时间,只剩下1分52秒。

两人隔着车门,有太多的话来不及说。

到最后,郝康也没机会,给雷杰戴上戒指。

但这场结婚的结尾是甜蜜的——雷杰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枚戒指。

2019年,郝康和雷杰的春节,只有1分52秒,有点短。

2019年,郝康和雷杰的爱情,有点甜。

07

当听到有人被水冲走,志愿者廖屹杰崩溃了。因为他一直守在那,但是却没有看到人。

2019年7月7日起,江西萍乡市连续暴雨,多地房屋被淹,内涝严重。

1998年出生的廖屹杰参加了当地的志愿者组织,投身于救援中。

到9号上午,他已经连续参加抗洪救援14个小时。在刚刚抢救完一个婴儿后,听到有人可能被水冲走的消息后,廖屹杰放声痛哭。

“我们一直守在那里,并没有发现被困人员,我真的很努力了。我听到有人被冲下来,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出现”。

这个刚从警校毕业的21岁大男孩,哭到不行自已。

后来救援人员发现,并没有人被冲走,只是虚惊一场。

2019年,内涝的灾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很多人的心里,狠狠的给了一刀。

2019年,无数人的爱心,抚平了这些伤口。

08

2019年,吉侯牛培又饿又困,有点狼狈。

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我国浙江、江苏一带登陆。一时间,各地都发生了内涝,灾情严重。

江苏太仓的消防员吉侯牛培接到命令后迅速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两天内,他换了3个救援地点,只休息了四个小时。

8月12日的凌晨,他才有空坐在马路边,吃口饭。

他一口气,吃了11个包子。

包子早已凉透,来不及换下湿透的衣服,也来不及喝上一口热水,因为马上,吉侯牛培就要奔赴下一个救灾地点。

吉侯牛培是队里的消防一号战斗员——灭火中,冲在最前边,手握水枪的那一个。

他今年,只有19岁,还是个孩子。

2019年,他们永远都是那一群最辛苦的人。

2019年,他们也是我们最挂念的人。

09

万米高空上,一场生命的救援正在进行。没有手术室,没有完备的抢救设施,甚至就连基本的急救用品都没有。

对于张红医生来说,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

2019年11月19日,在广州飞往纽约的一架航班上,一位老人突发急性尿潴留,小腹肿的像西瓜一般大,膀胱随时都可能涨破,危及老人生命。

紧急迫降,需要30分钟到一个小时,老人根本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再与机组人员商量过后,张红医生和另一位肖医生决定用飞机上简易急救装置,临时自制穿刺引流装置,为老人排尿。

但由于装置的针头太小,尿液流到导管中段就不动了。情急之下,张红医生将导管放入自己嘴里,帮老人吸出尿液。

而肖医生,就负责调整针头的位置。

整整37分钟,800ml尿液,老人逐渐恢复正常,两位医生也累得手抖腿抖。

作为医生,张红医生明白,有些传染病是会随体液传播的。但在那时,他根本没想那么多,救人,才是最重要的。

2019年,发生了很多次意外。

2019年,一些人的无私付出,让这些意外戛然而止。

10

杨才明只是一位建筑工。

没有高额的收入,工作环境也算不上好,最近也没有什么好事发生——没有发工资,也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开心的事情。

但杨才明很开心。他头戴安全帽,穿着建筑工服,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前行。

他的身旁,是川流不息的车辆。

这个视频被上传到抖音。短短几天,视频的播放量就超过400亿,收到了300多万网友的点赞,火爆全网。

人们看不清他的脸,也不知道他叫什么,更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但看到这段视频的人,都会感动。

在接受采访时,杨才明表示,那天没有发工资,也没什么大事发生,只是和几个工友约了顿饭。

吃完饭后,一边走一边唱歌,一边蹦跶起来。

当记者问到这样走路有什么区别时,57岁的杨才明说了一句:

“因为这样很快乐。”

2019年,杨才明的生活中有很多难题。

但知足,让他很快乐。

尾声

1997年,《南方周末》第一次写新年献词,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自以为饱经沧桑,阅透了人生,心早已磨出厚茧,可是,一篇朴素的文章,一段质朴的对话,一个感人的细节,仍足以令我们鼻子发酸,心头发烫 ”。

2019年,我们见到了太多“熵增”的瞬间:

被骂之后,还要微笑服务,转头才能擦眼泪的19岁收费员翁芯。

天天加班,赶着给女朋友送钥匙,却逆行汽车被交警拦下,跪地嚎啕大哭的浙江年轻男子。

陪客户吃饭,穿着西装醉瘫在地铁站,抱着妻子不停说“宝宝对不起,我好没用”的95后。

那些“熵增”的瞬间,让我们焦虑,让世界更无序。

可同时还有无数“负熵”瞬间:下班后一路蹦蹦跳跳回家的建筑工人,一口气吃了11个包子的消防员,相见1分52秒的爱情...

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人创造的“负熵”瞬间,让我们鼻头发酸,眼眶湿润,心头发烫。

让我们在每一个醒来的清晨,都有继续前行的勇气。

正如《南方周末》在世纪之交的那句“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流泪满面”所说,总有阳光洒在身上,总有温暖留在心底。

倒霉的2019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她。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