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深圳日均回收厨余垃圾达75吨,并逐步增加。今日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报告透露,目前全市每年投入约4亿元,用于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改造或配置、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餐厨垃圾收运等。
2019年8月15日。深圳宝安新瑞村内设置的垃圾分类垃圾桶。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深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和无害化处理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的总结报告》今日提交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审议。据介绍,2018 年以来,深圳积极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在全市物业小区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小区楼层撤桶,增设厨余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安装洗手池和语音提示设备,实现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厨余垃圾。截至 2019 年 11 月, 全市日均回收厨余垃圾达 75 吨,并逐步增加。
目前全市每年投入约4亿元,用于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改造或配置、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餐厨垃圾收运及监管、宣传培训等各项工作,充分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
深圳坚持系统化思维、 全链条管理,加快各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不断提升末端 处理能力。全市建成 4 座大型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1个废旧家具拆解处理厂、3个废旧织物利用处理厂、17个果蔬垃圾处理点、31个绿化垃圾粉碎处理厂(点)等 100 余处分类处理设施,构建了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对前端分类形成有力支撑。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初审认为,截至2019年10月底,深圳完成2532个小区楼层撤桶工作(含原本无楼层桶),全市有5119名督导员在全市1390个小区的4089多个集中投放点进行常态化定时定点现场督导,覆盖10.86万户共36.8万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显著提升。
另外,深圳成立全国首个垃圾分类公益服务机构联盟,累计开展约20万场志愿者活动,实现幼儿园、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读本全覆盖,垃圾分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编辑:柯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