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人造太阳在建造,温度可达2亿摄氏度,人内心矛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86
导读

图为中国核能研究装置 不过,在接触核能以后,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搞清楚了所谓的核反应可分为两类:可用来发展原子弹技术的核裂变,以及用来发展威力更为强大的氢弹技术的核聚变,目前各国最擅长的是核裂变反应的技术…

图为中国核能研究装置

最近有喜讯传出:中国又一个大工程开工建造,这就是名为环流器二号M的核聚变研究装置,网民将之称为人造太阳,该装置核心温度可达2亿摄氏度,约等于12个太阳温度之和,这令美国人看了也感到羡慕,同时又有几分嫉妒,内心十分矛盾。

图为建设中的中国核能研究设施

核,曾经是一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汇,1945年为了尽早的结束战争,美军利用B29轰炸机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上空投下两枚原子弹,两座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十万人死亡,至还令人心有余悸,有大量的日本文艺作品展现人们对核等放射性武器的畏惧心理,如知名的哥斯拉系列电影,体现了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驯服和驾驭这只巨兽。

其实最早的时候,人们对放射性热核反应等的认知十分有限,并不清楚其对人类会造成怎样的伤害,一些人会将放射性矿物作为首饰,甚至在美国还出产了针对青少年的科学玩具,直到接触这些东西的人很多都出现了严重的生理不适以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除了以其原理制作威力巨大的原子武器,人类并不知道核能还有什么别的用处。

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生产的“核”科学玩具

不过,在接触核能以后,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搞清楚了所谓的核反应可分为两类:可用来发展原子弹技术的核裂变,以及用来发展威力更为强大的氢弹技术的核聚变,目前各国最擅长的是核裂变反应的技术应用,最先取得突破的还是军事领域,即所谓的核武器原子弹,之后又利用核反应堆技术发展出了核动力航母及核动力潜艇等武器,但人们始终向往和平,如何将核动力反应堆等核反应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以解决日趋紧要的能源紧张问题,一直是全球科学家共同的目标和心愿。

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利用核反应堆技术发展核电技术,核电技术和火力蒸汽发电的技术原理大致相同,只是推动发电机组转子的动力来源来源不同,一个是以煤,石油,植物等常规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热能,一个是核燃料充分反应时所产生的热能,后者的产量和效能远远大于前者,但是出于对可能的军事战争对民用核设施破坏造成巨大灾难的担忧和乌克兰日本两家核事故对人及自然环境的严重伤害,世界上对建设核电站及使用核电的反对声浪越来越高。

图为发生核事故的日本福岛核电站

于是人们又开始了对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人们期待在该领域能有新的发现,但该技术对各方面的要求很高,同时具有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可进行这一方向探索的国家少之又少,也因此对该技术研究的投入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正在修建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反应装置,代表着中国在该领域以迈入先进国家行列,这个项目落地中国,也同时表明了我们国家近年来的发展成绩显著,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我们期待着中国物理人在该领域取得更多更伟大的成就。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3215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