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漫话_“时势造英雄,英雄何尝不能造时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10
导读

像萧长华吧,现在可称老人班中有数的人才了,谁不尊他一声萧和老!萧从前唱花旦,一条左嗓子(大家都这样说,不知是这个“左”字不是?试看从前极其委靡不振的小振亭,现在毅然的戒除一切嗜好努力艺事,至少他是奔入了成功的…

成功为一个名角,不管是由科班出来的,不管是由捐班票友下海的,都需有绝大的努力,坚久的恒心,一旦艺术成就,才能声价备增,绝非偶然的。试看梨园界中,过去有多少材料,到现在成功的有多少。其中因机遇关系,许多的好材料也许早已淹没,自然不免也有侥幸而上的。可是在事实上我们看,多半是在乎个人努力的问题。

就以马连良来说吧!在现在老生中的地位,引一句某老先生的话来说:可以算是老生三大贤中的一贤。就实际看,现在除去已退休的余叔岩以外,也只有他的声势最大了。可是他在富连成社坐科的时候,并不得意,时常也来个零杂,譬如那时赵连升、何连涛、张连芬的《快活林》,他饰个喝酒的蛮子,《五人义》里也饰过那两个蛮子之一。这不过旧话重提,觉得很有趣。

马连良、黄桂秋之《汾河湾》

他在科里第一次的使人注意,乃是钟连鸣、赵连升等的《东昌府》。他饰个“小老儿韩佩!”那时候台下看着他表演得很动人,都说“这个小孩可真有出息!做派很有意思”。我们可以说那就是他天才的初度出现!以后科里才注重他的戏码。其间所经的挫折、阻碍很是不少,最后才到了今日的地位。

再说个老人。像萧长华吧,现在可称老人班中有数的人才了,谁不尊他一声萧和老!可是当年的萧二顺也很是平常的。萧从前唱花旦,一条左嗓子(大家都这样说,不知是这个“左”字不是?),很不受大家欢迎。后来虽改了丑,不过居于三路的角色,就专比当时的慈瑞泉都比不上。可是运气有早晚,艺术是不能蒙人的,到现在才显得出是一个歌台舞榭的精手了。

姜妙香、萧长华之《状元谱》

净角的首座郝寿臣,从前不过唱唱前三两出,《探阴山》什么的。铜锤巨擘的金少山,在当年也不过二花一类的,并且真没有什么艺术。去了上海这一些时候,竟与郝同时占据南北净角的首席,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是的,梅大王当年不是还屈居于王蕙芳之下吗?可是现在的梅兰芳现在的王蕙芳却怎么样呢?所以说时势造英雄,而英雄又何尝不能造时势呢?

再看到现在的一班伶人或童伶,前途的光明实未可限量,而早定了命运的也有。甚至于入于歧路,身毁名污的也有。譬如富连成的何连涛本来很好的工夫,在科的时候很红了一大阵,乃至出科后流于天桥大棚、冀东的戏院,都不是为了不良的嗜好?刘连湘、萧盛瑞、李盛斌、王盛意等也都是出于此途。他方面,钰盛玺、杜富兴、胡盛岩,最近的李世芳,都是因了嗓子的缘故,以至于在科内时的一度噪名,转眼成为过去。

然而这何尝不是成功路上的一个阻挠呢?试看从前极其委靡不振的小振亭,现在毅然的戒除一切嗜好努力艺事,至少他是奔入了成功的正途。那么,一步步地向前走去,只要踏稳了脚步,不怕不达到目的的。刘连荣在出科以后,一条又大又野的怪嗓子,给人配戏都不算个好里子。后来梅兰芳出国的时候,因为种种的迁就,约上了他。自然一面有人给了他许多校正和指导,一面也是个人的努力,到回国来以后,竟是大力之至,火爆野调的神气全都没有了。现在无论如何,总算个二路人才。所以说不怕没有机会,就看能抓着机会努力与否了。

梅兰芳、刘连荣之《木兰从军》

坤伶中有些个,谁不知是由天桥大棚里出来的?可是他们知道努力艺事,享名那是自然的。至于说是利用宣传,利用标榜,那不过是敲门砖罢了。写到此处,想到了现在的世风日下,尤其是对于童伶来说,真是多了一层魔障。我不说其他的话,只有希望那些年岁正要紧的青年艺员们能以前途为重就好。

(《立言画刊》1940年第86期)

民国后伶人身价抬高的原因

怀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