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机械 » 正文

蹉跎三十年!不思进取的欧洲,在战机研制领域已经远远落后美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3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98
导读

毕竟,F-35系列战机,欧洲多国都是掏了钱进行联合研制的。 就在欧洲人不思进取的时候,美国在战机领域不仅研制了F-22和F-35两型第五代战机,就是其原有的四代机F-15、F-16和F-18等也经过了…

曾几何时,提到世界先进武器之时,大概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美、苏/俄、欧。

比如,在战机领域美国,苏/俄,以及欧洲在冷战时代,就上演着三国演义。美国人的不断的推出各种战机,几乎将其小弟的空军完全“承包”。苏联也不甘落后,将各种米格战机和苏霍伊战机支援给了自己的“同志”。欧洲虽然,没有财力像美苏一样,将战不计成本的将战机作为军援,“赠送”不同的盟友。但是,欧洲在这时代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在战机领域的独立性和先进性。比如,法国研制“幻影”系列,瑞典研制的“鹰狮”系列,英国研制的“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当然包括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狂风”战斗轰炸机……

可以说,此时的欧洲虽然与美苏相比,无法取得领先的地位,但是在战机研制方面也能够不落下风。甚至在很多领域,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毕竟,此时的欧洲面临一个强大的敌人——苏联,这个“红色巨人”不仅拥有强大的铁甲洪流,也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所以,欧洲各国的头上,如同悬着一柄“达斯克摩之剑”,不得不保持警惕,下大力气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不过,警惕的精神并没有保持太久。当冷战结束,欧洲曾经的敌人苏联轰然坍塌之后,欧洲似乎立即陷入了不思进取的境地。

冷战结束之后,欧洲各国几乎已经是躺着享受胜利果实,战机也基本奉行“拿来主义”。反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生产线上,F-16战机还在持续不断的生产,而且价格还优惠,配套设施还完善。至于战机的升级换代,那么更是继续找美国就行了。毕竟,F-35系列战机,欧洲多国都是掏了钱进行联合研制的。或许,“拿来主义”太简答,也太顺利。于是,对于研制战机欧洲再也提不起兴趣。

就在欧洲人不思进取的时候,美国在战机领域不仅研制了F-22和F-35两型第五代战机,就是其原有的四代机F-15、F-16和F-18等也经过了多次升级,很多已经达到了四代半的标注。如果说,美国人是财大气粗,技术和工业基础雄厚的话。那么,俄罗斯人则是被逼入死胡同的绝地反击。于是,依靠苏联的强大遗产,俄罗斯人不仅在苏-27基础上,开发出苏-30系列、苏-34系列和苏35系列战机,并研制了苏-57战机;米高扬也对米格-29不断改进,终于依靠着米格-35重新杀回世界战机市场。

反观欧洲,如果说无法与美国人媲美,或许还情有可原。但是,面对惨遭经济寒冬的俄罗斯,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资源,都要占据优势的欧洲,居然也被远远抛在了后面,似乎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从冷战结束到如今,将近30年的时间。欧洲仅仅研制了“阵风”系列、“台风”系列两款战机,将“鹰狮”升级到了JAS-39型。虽然,在所谓“四代半战机”领域,欧洲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五代机方面,则留下一个大大的遗憾。如今,各国在竞相进入“五代机俱乐部”之时,欧洲只能仰人鼻息,看美国什么时候心情好了,将一部分战机出售给自己。

或许,欧洲人感到了问题,于是英国等国开始研制六代机。其实,在五代机领域已经完全“亏空”,想要在六代机方面获得发展,无异于一步登天的幻想。更何况,研制六代机需要的资金、资源更加庞大,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承担。所以,英国又想出了联合研制这一“妙招”。可是,看看欧洲的历史,联合研制的武器有几个能够真正实行的?大概,除了“台风”、“狂风”和“美洲虎”之外,再无证明的案例。所以,联合研制更像是为日后无法研制,提前准备的借口!

可以说,在战机研制方面,欧洲是拿着一把好牌,打得一塌糊涂。究其原因,大概就是中国那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