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TONE
尽管土耳其航空工业始终对其国产无人机自视甚高,积极向外部推销各类产品,但近来一段时间无论是战场还是市场,土耳其无人机都被同行摁在地上暴打:利比亚内战战场上,中航工业"翼龙"无人机几乎是24小时盘旋在敌对势力的机场上,把土耳其TB2无人机压得抬不起头;而在印度尼西亚的察打一体无人机选型中,承诺买飞机送技术的土耳其"安卡"也完败于航天科工"彩虹-4"无人机,外销梦想再度破灭。
图为首度配备Ctech卫星天线的土耳其"安卡-S"察打一体无人机。
当然,土耳其人也深知自身无人机之所以"屡战屡败"的原因,那就是未配装卫星通信设备:利比亚战场上TB2无人机始终要依赖地面控制站直传连线控制,这就使得无人机活动空域只能限定在控制站方圆几十公里内,依靠卫星通信"放风筝"的"翼龙"无人机轻而易举就能针对土耳其无人机的控制站,而TB2根本没有反制的机会。
同样的,对于需要使用无人机进行长航程国土巡逻的印度尼西亚来说,不限控制站距离的卫星通信也是必备品,搞不定这方面技术的"安卡"只能落选。
图为在前线展开卫星通信天线的美国空军技术员。
痛定思痛,土耳其只有加快机载卫星天线研发这一条路可走。所幸卫星天线本身也不是什么技术难点,土耳其通信企业Ctech-Bilisim的首款原型天线就在近日完成了在"安卡-S"无人机上的测试,"结果喜人"。
但问题就在于,Ctech卫星天线目前只支持使用国产Turksat4A通信卫星的Ku波段信道,而这颗卫星的Ku转发器波段只主要覆盖土耳其本土,除此之外对欧洲、北非和中东的覆盖都很有限,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就完全没有覆盖。
图为三菱展出的Turksat4A卫星模型,其基于三菱DS2000平台研发。
至于提升Turksat4A卫星,乃至Turksat运营卫星的信号水平和覆盖?那自然是想都别想:从卫星制造到发射,甚至是后续的运营,土耳其都要高度仰仗外国。就拿现役的Turksat4A来说,它是日本三菱电机基于其DS2000平台研发制造的"定制款"卫星,发射则由俄罗斯在拜特努尔完成,就连负责运营它的土耳其工程师也要接受日本全套训练……总的来说,这颗卫星怎么转,能不能满足无人机客户的需求,土耳其完全说了不算。
图为中国彩虹无人机的控制台,数据联通控制是察打一体无人机最重要的部分。
至于租用外国通信卫星的信道,这条路对于目前的土耳其来说也完全走不通:碍于美国的制裁封锁,西方军用卫星必定不会对土耳其"网开一面";民用卫星则更不用说,"连坐制裁"的困境谁都不想遇见。
总的来说,即便Ctech-Bilisim的卫星天线能很快在"安卡-S"无人机上得到实用,"安卡-S"依旧很难走出土耳其,报先前被中国无人机全面吊打的一箭之仇。
图为中国卫通的通信卫星群,完成基本的全球覆盖不在话下。
说到底,察打一体无人机背后所显现出的实力,早已不是局限在单纯的航空制造,或是武器强弱,不同国家间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比拼最后往往是"水桶效应"的最好体现:从卫星通信网络的水平,一直到最新电子元件的运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拖累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整体性能。
至于土耳其的"安卡-S",其实早已未战先败:一个没有完整航天工业体系和电子工业体系的国家,独善其身不成问题。但想逐鹿寰宇?这种想法必定只能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