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500是在空警200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技术装备方面来看,空警500是领先于空警2000的,然而在实际作战中,却通常是由空警2000来担任空中指挥,这是因为它能够兼顾对地和对空的探测,起到把握全局的作用。
据了解,空警2000在没有全数字雷达的情况下仍能同时跟踪60-100个目标,而且还能引导多批次的战机向目标发起攻击。它是在俄制伊尔-76运输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装有蝶形天线、超级计算机等设备,整体性能较为优异,是实至名归的大型指挥和预警飞机。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有4架空警2000服役了。空警2000虽然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它的载机平台需要从俄罗斯进口。一旦俄罗斯以某些零部件作为筹码,那么空警2000的使用就会遭到限制。为了摆脱这种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预警指挥平台,我国不得不加快空警500的研发。
空警500作为我国的第三代预警机,采用了全新的数字相控阵雷达技术,这样就能保证它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对雷达信号进行数字化控制,如此一来就大大减小了空警500的雷达体积与重量,但同时又能保证其性能达到最优。此外,它以运-9运输机为平台,拥有着更强大的情报处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而且为了改善滞空时间短的问题,空警500在机头部位设置了一根受油管,具备了空中受油的能力。
在空警500的机鼻和后机身处还安装了ESM,这使得它在不开启雷达的情况下也能被动监测目标,甚至还能捕获敌方战机的位置。而且,空警500的反隐身能力也比空警2000要好得多。举例来说,当空警500的雷达发现对方的隐身机之后,就可以立即引导我军的战机升空拦截。而且它可以随时向我军汇报对方战机的相关信息,比如所方位、数量等等,并同时对我军下达作战指令,保证在战争中夺取先机。
可即便是这样,空警500也没有揽下空中指挥部的重任。毕竟,没有任何一款战机是万能的,空警500虽然能在整体性能方面碾压空警2000,但是其航程与巡航速度却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这是因为空警500的载机平台运-9的续航能力只有5700公里,而空警2000的载机平台伊尔-76拥有超过7000公里的航程,而且其巡航速度相较于空警500而言要快550公里/小时。
换言之,在规定的时间内,空警2000能更快的到达作战区域,其跨战区作战能力较强,而且空警2000的体积较大,能够容纳多达17名的指挥人员,大家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加上外在设备的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空中态势,及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为作战部队提供有效指导,保证预警的效率,创造“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条件,掌握主动权。尤其是在中、远距空战中,空警2000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总而言之,空警2000与空警500并未孰优孰劣之分,只是二者作战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在实战过程中,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充分发挥综合性能,为空中作战赢取更多的机会。但是在小编看来,这二者不过是预警机行列中的“过渡者”,相信未来我国的预警机能综合二者的优势,打造出一款航程长、飞行速度快、监测手段一流的新一代预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