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某村办公楼前,看到门旁挂满各种各样的牌子,数一数竟有十三四块。村干部说这还不是全部,办公楼里面还有不少单位部门要求挂的牌子。至于为何要挂这么多牌子,村干部说,上级单位在各类示范村、达标村工作创建和考核中,有工作牌子是一项硬性要求,否则考核就难以通过。(11月14日人民网)
到基层去,会发现办公室的里面外面都挂有很多的牌子,那么,这些牌子是干什么的呢?一问才知,一些公式化的回答是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内容,这样展示出来更清晰明了,也让大家对我们多了解。
似乎,这样的牌子用处听起来还是很在理的,但是一些人就直言不讳的说,这些工作牌子是一项硬性要求,不挂牌子考核就很难通过,原来牌子在不在,牌子挂的好不好,还有如此多的讲究,也就注定了牌子只是一些地方应付工作的“样板”。
然而,我们也从这样的话语中,真正地了解到这些牌子的“故事”,这些牌子真正发挥出作用的并不多,更是的只是一种形式,他们只是一种为了应付考核而存在的一个“样子”,也导致了基层的牌子成为了考核的“标配”。
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如果牌子在就容易通过考核,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工作,或者工作只是制造出来的,这样的牌子上墙,服务不上心的牌子,就是基层的形式主义,也是基层干部的负担,牌子也就徒有其表。
因此,墙上的牌子不能只是考核的“硬要求”,更需要是服务群众的“硬要求”,要让牌子对应考核,更要让牌子对应群众的服务,让牌子不仅仅牌子,更能够真正地承载工作,承载服务,这样的牌子才能够真正成为挂在群众心中的牌子。
作者: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