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一段时间,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令人揪心。
一位来自河南焦作的48岁父亲,因为10万元手术费,选择轻生。
这位河南焦作的韦先生,在外打工十几年,因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从事的也都是体力类工作。
他拼命挣钱供孩子读书,就是希望孩子未来能够不要重复自己的命运。
当然孩子也很争气,还有一年大学就毕业,意味着夫妻俩终于熬出头了。
因为身体不适回到焦作的医院检查,医生诊断这是冠心病,治疗费用大概需要10万元。
10万元,对于那些富裕的家庭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包,一件衣服。而对于像韦先生一样的穷人来说,疾病就是压死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儿子上大学,家里已经一贫如洗了。孩子毕业后还要给孩子买房,这些都需要花钱。
他没办法接受自己生病还要让这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于是他故意把妻子支开,只身一人离开了焦作人民医院,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家人焦急寻找,几天后终于找到了韦先生,但此时韦先生已经被确认离世。
为撑起一个摇摇欲坠穷家命运的运转,一个48岁的父亲就这样选择牺牲自己。
看完这个新闻,内心复杂,百感交集。
有人说,冠心病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未来的人生还有几十年。
何必为了区区十万元,而断送自己的生命?这真的不值得。
在温饱之前,贫穷就意味着死神。因为可能吃过的每一顿都是最后一顿,一不小心,就死了。
在温饱之后,贫穷就意味着毫无抗风险能力,因为任何一个猝不及防的厄运都可能会变成击垮你和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的确,10万元,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咬咬牙,一年也就能攒到了。
但是这个世界上尚且还有很多贫困的家庭,也有很多地方的贫穷程度远比我见到的要严重得多。
大部分人都仍然在为生计奔波。
还有很多人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因为偷肉被抓,肉贩揪着小男孩等待着他的家长的到来,男孩的父亲一见肉贩,便扑通一下跪下求情,这个七尺汉子向肉贩解释着,孩子因为一年多没吃过肉,太馋了。
父亲这一跪,让肉贩子心软了,剁下一大块肉送给了他们。父亲接过肉,当晚一家人吃了生平最丰盛的一顿晚饭,在夜里全家卧轨自杀了。
难以想象,父母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内心有多痛苦和纠结。
到底是有多绝望,才能说服一家人毅然决然的躺在铁轨上坦然面对生死。
真正的贫穷根本来不及考虑所谓教育,眼界,出路,真正的贫穷就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关于此类的悲剧新闻,全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不胜枚举。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很多贫穷的案例,按照全球穷人最多的 50 个国家来说,其平均贫穷线为每人每天 16 印度卢比,也就是 36 美分,但由于贫穷的国家物价水平较低,换算成现有购买力就是相当于 99 美分,约合人民币 6 元 5 角。
试想一下,如果你每天只能花 6 元 5 角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而这本书探讨的,就是这样你无法想象的贫穷生活,令人吃惊的是,全世界竟然还有 10 亿人过着这种底层的生活。
02
一个穷字,有时便能摧毁一整个家庭,有时便是生存与死亡的抉择。
在深圳,有一位63岁的母亲为了能获取 20万的意外保险金给儿子筹集关节置换手术,从9楼一跃而下。
她认为,她死了就能从保险公司拿到钱,拿到的赔偿款就可以救儿子了。
她在遗书中写道:你放心,妈一定会帮你筹到治病的钱。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那份保单早已过期,而自杀并不在被保范围内。
她只是单纯地以为,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个解决自己痛苦,帮助孩子的方法。她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用自己的生命。
贫穷罹遭厄运,是多么的绝望而无力。
张爱玲曾说过:
人生是一件华美的袍,里面长满了虱子。人生华丽的外表下,有多少肮脏和丑陋,有多少贫穷和卑贱,有多少心酸和无奈,有多少烦恼和痛苦;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要活下去,总要把自己真实的内心藏起来,把那些不如意的掩盖,装作活得很幸福,这就是人生。
没有穷过的人,也许不会懂得生活到底有多艰难。
每一个城市,都遍布着艰难而努力生存着的人们。
在很多人看来,大城市写字楼的白领,经常出入高档场合,穿着时尚,那吃住肯定也同样精致。
但实际上,他们吃得也很普通,20块钱左右的快餐。
在大城市工作好几年,买房更是不能奢望,就连租房,都要选“经济实惠”几环之外的地方。大城市留不下,小城市回不去的心酸也只有自己扛。
大家每天一睁眼就要为生活奔波。
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我们不得不逼着自己像轴轮一样自转,最怕的就是自己哪一天生病了。这个家就完了......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富裕何尝不是呢?
富裕者绞尽脑汁也无法想象到贫穷的人生活有多艰难,就像贫穷者用尽想象无法知道富人的生活有多奢侈。
但是我们要分清楚网络与现实的差别。
对于很多人来说,就连活下去都万分艰难。
在安徽宣城有一个70岁老人,为捡河滩上的一个塑料瓶子,让自己深陷淤泥里。这位老人平时以捡破烂为生。孤身一人,也无儿女。
老人路过河道时,看到放干水的河床上有个矿泉水瓶,便想走过去捡。
尽管河床上淤泥随时都有陷进去的风险,但是这位老人仍然没有多想。毕竟对于老人来说,多捡一个瓶子,就是多一分收入。就算是一分钱,那也都是收入。
没想到一走过去,老人便被陷入了淤泥了。他不断挣扎想要自救,但却事与愿违,越陷越深。
为了被人发现,老人坚持举起双手,保持在淤泥上方。幸好有路人发现并报警。
等民警赶到时,这位老人已经在淤泥里深陷了12小时。费了很大功夫才把老人救上来。
在民警快要把老人救上岸时,只见老人嘴里还喃喃的说,那个瓶子呢?瓶子还没捡到。
此时的老人早已奄奄一息,体力不支,要是时间再晚几分钟,兴许就没命了。可这时候最让老人心心念念的是哪个还没能捡到的矿泉水瓶。
你说什么是贫穷?
真正的穷,可以让你不顾生命去换那一点点钱。
面对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生活,能改变什么?连吃喝都不能保障,还谈什么“人生规划,社会参与”?面对赤裸裸的贫困,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窒息般的绝望。
03
在当代这个社会,更多的人是瞧不起穷人的。
你如果哪天没化妆,素面朝天的走进专柜,想要买几件新上的名牌衣服,可能柜员上下打量了你一下,就翻翻白眼对你爱答不理。
从你的外在形象柜员就给你在心里打了分,认定你是买不起的。
相反如果你打扮得时尚漂亮,一身名牌,即使你只是闲逛,柜员反倒会很热情的跟在你身后。
很多时候,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很多人对穷人都有种约定俗成的偏见。
他们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自己的懒惰造成的。而且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更是冷眼旁观穷人遭遇的困难。动不动以”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论道。
难道穷人就不配活着吗?
若是条件允许,谁不想给父母孩子穿最好的,吃最好的,谁不想过着精致体面的生活,问题是并不是每一个人一出生就能拥有很好的条件,有些人穷其一生,努力一辈子也只能勉强解决温饱。我们何必用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呢?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中,盖茨比回忆父亲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从我们不随意责备、评价他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