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第一次吃 秋葵的时候。当时我爸爸看着菜市场里没见过的奇怪蔬菜非要买来给我尝尝,我看长得挺好玩儿就也好奇吃起来的味道。一开始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吃最好,我爸爸说切了炒着吃是肯定没问题的。
刚切开,就看到黏糊糊的蔬菜汁液,炒完了也还是黏糊糊的,但是形状是很好看的五边形。我吃过之后没什么感觉,但后来了解到这个蔬菜的健康之处就会经常吃,不过现在我老爸老妈就会换个做法了。
秋葵原产于非洲,引种自印度。除了“蔬菜之王”的美誉,秋葵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也记载其别名为“补肾草”,其根、茎、花、种子等均可入药,可治脾虚乏力、肠燥便秘等疾病。
现在我们常吃的秋葵其实指的就是咖啡黄葵,也叫黄秋葵。还有一种红色的秋葵是不能吃的。秋葵因其外形颇像羊角,又得名“羊角豆”。这个名称在广东一带叫的多一些,但是“羊角豆”在福建福清话中指的是豆荚。
秋葵多种植在南方,北方较少。因为从印度引种,所以秋葵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都是来自南方,而北方大部分地方都叫其为秋葵。但也有例外,在山东临沂,有人会把秋葵叫做“界苗子”,这是因为秋葵有时会被当作菜园的分界点。
在江西萍乡,秋葵被叫做“洋辣椒”,因其形状与辣椒相似且来自国外而得名。清末时由湖南浏阳的留学生从日本带回栽种,并迅速在湘赣地区成为美食。其中萍乡和浏阳就是最盛产秋葵的地方。但在湖南临武,“洋辣椒”说的既不是辣椒也不是秋葵,而是西红柿。湖南吉首还有西南官话片的一些地方称西红柿为“洋辣子”,衡阳称其为“洋班椒”,成都方言中有人称之为“洋海辣”。
除了“洋辣椒”,在湘赣地区的一些地方还会称秋葵为“牛角辣椒”,但是“牛角辣椒”也指一种个头较大的辣椒。据说,湖南的一些地方会把秋葵叫做“越南芝麻”。
在福建、台湾一带,许多人称秋葵为“毛茄”,还有人称其为“洋茄”。事实上秋葵除了茎叶与其相像并无什么关系,秋葵属锦葵科而不属茄科,这些叫法来自于东南亚和日本。在香港,人们会直接叫秋葵为“泰国毛茄”。但是在云南、海南及两广地区一带,是有属茄科的“毛茄”的。广西人称其为“毛果牙卡”,海南儋县则说毛茄为“大祥颠茄”。除此之外,还有人会管秋葵叫“潺茄”,这可能与其潺潺汁液有关。
在广东一些地方,秋葵有个优雅的名字,叫“美人指”,仔细看看,秋葵细长顶部有尖,是有点像美人的手指。
现在北方的很多地方,也开始广泛种植秋葵,如山东、河北等。去年假期我回到太原时,也看到隔壁小区有人自己种了秋葵。
秋葵不仅仅被誉为“蔬菜之王”,更有“奥运蔬菜”、“绿色之王”的名号,这一切都源于秋葵的营养价值。想要健康生活的伙伴们是一定不能错过这款蔬菜的,无论是蚝油秋葵、秋葵蒸蛋还是秋葵炒肉都是能很好地保留秋葵的营养。也有小伙伴会嫌弃秋葵黏糊糊的汁液,那就尝尝“秋葵脆”吧!虽然营养不及新鲜蔬菜,味道还是一样的好吃。
在你们那里,秋葵又叫什么呢?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1]黄秋葵
https://wenku.baidu/view/f6e8c58ac5da50e2534d7f56.html
[2]秋葵
[3]咖啡黄葵
[4]洋辣椒
作者:李倩芸 编辑:刘书辰
方小言祝读者元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