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见真情!不忘当年情谊鼎力相助,俄巨舰重获新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35
导读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继承了后者绝大部分的军事遗产,包括大量武器装备和军工研制体系,但是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似乎就没有接受过一艘满载排水量万吨之上的水面舰艇,其实是有那么一艘的,不过俄罗斯的这艘万…

如今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依然属于举足轻重的大国,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只是综合国力再也无法和巅峰时期的苏联相提并论。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继承了后者绝大部分的军事遗产,包括大量武器装备和军工研制体系,但是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似乎就没有接受过一艘满载排水量万吨之上的水面舰艇,其实是有那么一艘的,不过俄罗斯的这艘万吨大舰乃是一艘补给舰,而与此同时这艘"万吨大补"也是冷战后俄罗斯研制的第一款用于后勤补给的军舰,虽然该舰和当今主流同类舰只差距明显,但是对于当前的俄罗斯海军来说依然是一个好消息,并不是说俄罗斯海军没有补给舰,苏联曾经建造了100多艘小型补给舰,大型补给舰也有十多艘,其中不少已经退役,不是被拆解就是封存。

"帕申院士"号毕竟是一艘万吨大舰,体型不小

为了表达对已故俄罗斯科学院功勋院士帕申的追忆及彰显其对国防领域的突出贡献,该舰命名为"帕申院士"号综合补给舰,属23130型,该舰舰长140米,宽21米,吃水7米,舰员24人,最大巡航速度16节,满载排水量14000吨,可同时向两艘舰进行干、湿货物补给。这个吨位只能搭载一套油水补给设备。"帕申院士"级补给舰和美、法、德等国的大型补给舰的补给效率和补给能力已经存在巨大的差距,但勉强适用于俄罗斯海军未来的发展情况。虽然俄海军不少新型水面舰艇普遍吨位较小,但俄罗斯海军依然有不少吨位不小的苏联家底,除了水面舰艇外大量俄罗斯水下力量也需要一定海上后勤补给能力。然而这艘现代化的中型补给舰的研制过程对于俄罗斯而言并非一帆顺风,该舰的先进大型油水补给系统俄罗斯无法独立研制,最后通过对外采购的方式直接获得。

"帕申院士"号补给舰中部的拱门便是油水补给系统

这艘俄罗斯最新型的补给舰属于一艘中型综合补给舰,俄罗斯未来总共将计划建造5艘,首舰已经于2018年9月交付给俄罗斯海军,原计划在2015同时完成两艘的交付,但最终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关键的大型油水补给系统研制受阻,没能实现预定的研制计划。在面对西方长期的军事技术封锁的现实情况下,俄罗斯唯有向我国提出购买现成的大型油水补给系统以供使用,而我国一直是个知恩图报的国家,曾经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给予我国国防建设上的巨大助力,使我国国防发展少走了很多弯路,俄罗斯一向开口,我国就同意了大型油水补给系统敞开供应,俄罗斯最终一口气采购了5套大型油水补给系统,以满足其全部5艘的建造计划。

先进大型油水补给系统的研制技术较为复杂

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工业基础离不开苏联的援助,在1953年至1957年间,苏联向我国援建了136个大型项目帮助我国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随后虽然中苏关系陷入泥沼,但我国依然从苏联获得了地空导弹和技术指导。而自苏联解体前后至现阶段的俄罗斯,长期以来俄罗斯依然没有关上对我国的武器出口大门,虽然也属于双方之间的军火贸易,但中俄作为维持国际政治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两个大国,两国之间的尖端武器贸易也必然要存在相当程度的政治互信和国家友好等诸多前提条件,这些诸多前提条件和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患难与共、互帮互助的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不无关系。

我国购买了超千台AL-31航发,为我国空军和航发研究都提供了巨大支撑

苏联时期的军事思想和体制就一直有重作战轻后勤的顽疾存在,如今这一固有顽疾也毫无保留的被俄罗斯军队继承下来,再放大到俄罗斯海军身上,新型后勤补给舰只研制项目一直受困于经费投入少和技术进展慢的双重困境也是主要表现。为了节省研发经费及缩短研发周期,补给舰的补给系统最终直接通过向我国购买获得。曾几何时,从来只有苏俄卖武器给别人,而未曾听说苏俄向其他国家求购军事装备的事情,且中俄之间的武器装备输出都是单向,俄罗斯独立以来,我国从俄罗斯购买了苏27战机、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苏30战机、苏35战机、S-300地空导弹系统、S-400地空导弹系统AL-31航空发动机等等,俄罗斯人也未曾料到有一天要向他国求购武器装备。

"别烈津河"号补给舰满排36000吨,曾是苏联远洋海军的保障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经历了惨烈的反恐和反分裂内部战争,也促使俄罗斯加速军事变革的步伐,但是俄罗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经济,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迟滞,虽然高层比较重视海空军的发展,但经济困窘之下也无法给到军事上多少投入,而俄罗斯军事力量的重点则是战略核威慑的持续强化,海军和空军能够分得的预算和实际投入就相对较少。如果没有这次我国对俄罗斯的帮助,俄罗斯因为受到西方武器进口的制裁,其可能拿着钱也买不到想要的装备,而关于这一技术最初苏联是掌握的,只是分家后这部分研制能力大都留在了乌克兰,而乌克兰的环境下这个技术毫无发展并最终日渐丧失。我国对于这一技术的获得则来自芬兰,随后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又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作为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重要小伙伴,"帕申院士"号也将与其一同为俄罗斯海军保持足够的存在感。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2467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