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斩都在午时三刻?清朝顺治年间夜里行刑,结果出了大漏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81
导读

这一晃又是很久,一日审案,他觉得被抓的那个小偷,有点眼熟啊。 尽管好几年了,他还是一下子就认出,跪在堂上的,不是已被处死的杀人犯木子雄吗? 浙江巡抚牙都要惊掉了,饶是他为官多年,精通典籍,也没听…

今天给大家讲件清朝奇案。

话说,顺治年间,有个叫张立山的山东人,分派到浙江开化县当县令。这日,有人报案,说某富户,被人杀了,钱也抢了。

看起来,这是一起谋财害命案。免不得就派捕快们去查。

捕快勘查了现场,又四处访查,发现有个叫木子雄的家伙,自案发后就没人见过了。

显然,他有重大作案嫌疑。

(通缉令 剧照)

于是画其图像,张贴各处,行文周边各县,言明,提供线索者,有赏。

很快,木子雄就被抓到了。

不必上大刑,他已招供,确实是自己杀人谋财。

案件虽然很简单,但还是有各种程序要走。

还没审完呢,家乡来信,张立山的母亲去世了。

按惯例,他得回乡丁忧啊。于是朝廷派了个姓王的来接替他的职务。

之后的事情,就由王县令处理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忽忽三年就过去了,张立山回京待补,很快谋得江西铅山县令一职,打点打点行装,就上任去了。

这一晃又是很久,一日审案,他觉得被抓的那个小偷,有点眼熟啊。

尽管好几年了,他还是一下子就认出,跪在堂上的,不是已被处死的杀人犯木子雄吗?

(清朝行刑)

怪哉啊。

我听说此人早就被正法了,怎么又出现在这里?

难道当年没杀他?

有何猫腻呢?

他便问到,你还认不认得我?

嫌犯一看,哟,这不是当年审我的县令吗?

知道啥也瞒不住了,于是讲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列位知道,我们看电视电影,处斩人犯时,总有个情节是——

午时三刻已到,开刀问斩。

据说,此时阳气最盛,快刀一下,魂飞魄散,让罪大恶极者,连再投胎的机会都没有。

然则,并非事事如此。

我们知道,鉴湖女侠秋瑾,就是在凌晨被杀害的。

凡事有例外,这木子雄被处斩时,也是这样。

杀他之时,天色已黑,他只觉脖子一痛,望前扑倒,不省人事。

过了好久,他觉得一阵阵发凉,才晓得,自己没死呢。用力把绳子挣开,一摸脖子后面,有条刀口,但不深,血已凝结……

踉踉跄跄,哪怕还分得清家在何方?也不敢回家,胡乱就跑,中间请人医治之类,难以尽述,反正就到了铅山,化姓为李,也没啥本事,只好重操旧业。哪料,又落到了您手上。您瞧,脖子上的刀疤还在呢。

此案太过奇异,李立山马上修书报告给了上级。一层层递上去,江西巡抚移文浙江巡抚,说你们当年处死的人,如今在这里活得好好的呢。

浙江巡抚牙都要惊掉了,饶是他为官多年,精通典籍,也没听过读过这样的案例啊。

免不得把当时的代理知县和刽子手都找了来。

(清朝审案 剧照)

一问,清了。

原来,开化县几乎没有过死刑,连个熟练的刽子手都没有。一刀下去,木子雄倒了。查看一番,似乎是死透透了。想着早上再收尸呗,便盖上块苇席,走了。

第二天找不着尸体。他们晓得,出大事了。这要传出去,县令没得做。

幸得知道的人不多,大家又都牵扯在内,一合计,只有瞒字诀可用了。于是上报此案已了,如何如何……

这案子,确实怪异,但也并非小说家言。如果木子雄跑到哪里做个农民,从此安安分分,啥事都不会有。

结果,不但自己要补刀,连着当年那些渎职者,都受到了重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