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时间简“驶”|如何看未来?这是知乎都没有的高质回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27
导读

小鹏将在2020底在P7上推出自研的Xpilot3.0自动驾驶(近似于L3自动驾驶),Xpilot 4.0(近似于L4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普试场景还需要更长时间,但是在限定场景下,比如停车场,可能会更快…

图|要志倩/程功 文|程功

编者按:关于驾驶这个话题,以前大家谈论的无外乎是车的动态表现和人的驾驶技巧,如今则要加上解放驾驶员部分“本职工作”的电子辅助系统,将来可能就是参与感越来越低的无人驾驶。处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岔路口”,搜狐汽车·黑客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一部以时间为轴的简“驶”为您呈现……

[搜狐汽车·黑客] 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技术精英与行业专家显然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这群业内人士精准掌握着行业脉络,推动每一次技术革新。

在《ADAS时间简“驶”》接近结尾时,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汽车工程系主任杨殿阁教授,与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博士。自动驾驶演进中,有高屋建瓴的战略规划,亦有沉稳扎实的持久钻研。我们发现,乐观与谨慎,是行业人士对于自动驾驶的共同看法。

[·1·ADAS以及自动驾驶的未来前景如何?]

清华大学杨殿阁:大概2030年,我们100%的新车是具备L1、L2的。如果你的企业到2030年还不掌握这些技术,你造出的车就卖不掉了。

其实很多企业已经具备了L3量产或者批量化的能力,但是为什么不能提L3呢,实际是法规的问题,很多的法律法规现在配套还是有问题的。如果出了事这个事怎么界定,到底是谁的事情。所以车企在这个阶段更愿意把它宣传为就是L2或者L2.5。

L4差不多从2022年开始要落地,但是它的落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L1、L2、L3、L4落地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一个技术真正要应用不是靠政府的,也不是靠我们说说就完的,实际上是靠后面的商业模式的,一定要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推动这个东西真正能落地,这是很重要的。

小鹏汽车吴新宙:为减少歧义,讨论限于自动驾驶。ADAS是自动驾驶的低级别版本。自动驾驶,特别是L2/L3级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在2020年至2025年之间将逐渐变成主打车型的标配或者选配。

小鹏将在2020底在P7上推出自研的Xpilot3.0自动驾驶(近似于L3自动驾驶),Xpilot 4.0(近似于L4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普试场景还需要更长时间,但是在限定场景下,比如停车场,可能会更快发生。有一点是肯定的,自动驾驶功能的普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2·国内外ADAS领域的技术差距在哪?]

清华大学杨殿阁:智能汽车在一些关键的环节上我们还是有问题的,芯片就是一块。中国其实现在正在解决,比如像华为,华为的智能芯片将来就有可能用在车上,而且这也是华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另外,比如地平线做的架构芯片,就是用在我们L1到L2、L3的自动驾驶上,后面他的目标也要做面向L4的。

中美贸易摩擦之前,整个世界的开发模式其实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原来的逻辑是我做A、你做B、他做C,全世界一块做,全世界协同。中美贸易摩擦之后,突然你会发现美国卡你脖子,你只要不会干,他可能不给你,你会发现所有东西都要你自己干。所以你会发现,我们要立足所有的东西一起干是2018年的事。

但是中国人是压不死的,你告诉我弱点了、告诉我问题了总能解决,我们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

其实我比较怕的一个趋势,就是有些企业目光比较短浅,他更看中眼前的这点利润。比如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他为了快点量产,就会抛弃国内技术水平比较优秀的厂商,去用国外技术水平差不多的。其实这些厂商用国外技术的时候,就给外国当小白鼠,培养他变得更好。

这个阶段,我觉得确实需要咱们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宁可好多东西费点劲辛苦一点,一定自己走下去突破掉,就是我不能让你卡我的脖子。中国包括华为、地平线、紫光,我相信未来会突破的,而且我们很多的创业企业也在围绕这个东西进行探索,从芯片到计算平台、甚至到操作系统。

小鹏汽车吴新宙:在传统汽车市场,ADAS是掌握老牌的一级供应商手中,比如A(Aptiv), B(Bosch), C(Continental),D(Denso)。他们在ADAS上以有数十年的积累。但是自动驾驶使这个壁垒减少,这有几个原因:(1)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包括一些新兴技术,比如深度学习,比如大数据。这些技术上传统厂商的积累并没有很多的一个优势,相反,技术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这些技术上有更多的积累;(2)自动驾驶的技术演进需要运营和迭代,传统供应商在这方面的经验也比较有限。

在主机厂这里,中国大部分主机厂在自动驾驶L2也都有布局,不过以从传统供应商方案为主。在国外,特斯拉领先比较多。其他主机厂在差不多的水平。但是中国的用户对自动驾驶有更高的接受度,中国市场对自动驾驶的期望值也更高,所以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可能更快。小鹏是坚持以自研为核心的主机厂,希望我们能依托中国市场,做出符合中国场景的自动驾驶方案给我们的用户。

[·3·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春天何时到来?]

清华大学杨殿阁:什么时候发现说这个成本我都可以接受,你们就可以勇敢的预料到春天来了,从原理上掌握这件事情是最好的。

这个成本核心的地方在几个地方:第一,传感器,大家关注传感器,哪天比如说传感器价格大幅度下降了。第二,看控制系统,类似于英伟达包括像华为的,它的比如新的系统,说出来新的系统支持AI、支持强大计算,成本降低很多,而且是符合车载要求的,你发现这样的东西出来了以后,你说整个自动驾驶L3、L4的成本立马就下来了,这时候你会发现后面那些公司就一定要跟得上,意味着他们的东西很快就要落地了。

小鹏汽车吴新宙: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春天已经开始。今年,国内外许多主打车型都已有了L2级的自动驾驶水平。但是,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和电动车市场今年有较大挑战,这和自动驾驶关系不大。希望到2020年底或者2021年,电动车/新能源车市场能回暖。

[·4·从自动辅助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哪些领域亟待突破?·]

清华大学杨殿阁:L5比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背后的推动者是谁。

L4的推动者是运营方、是B端,因为他自己明确能赚钱。而L5是随时随地、任何时候这辆车都可以做无人驾驶,带来的收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就是“零死亡”,交通效率大幅度提升。既然是社会问题,政府对这个事更感兴趣。

但是政府不是商业主体,一定是商业公司在做,商业公司能赚钱,才会推动这个东西落地。所以什么时候L5商业模式成立,有人才会去推动这个东西。

小鹏汽车吴新宙:完全的自动驾驶,或者说L4、L5级自动驾驶,在技术上还是有挺多挑战的。主要是系统的稳定性和能力需要有冗余能力,能在所有情况下自主完成驾驶任务。

这对硬件计算能力和算法能力(基本是全方位的挑战,从感知,规划到控制)都有挑战。硬件需要更强的的算力和功能安全能力;软件能力则是一个缓慢爬坡的过程,通过数据运营和里程的积累,来快速发现弱势场景并加以增强。

[·5·科技公司“跨界”会左右汽车行业发展吗?·]

清华大学杨殿阁: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如果能实现,就一定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它要改变所有的东西,而且说所有的东西都愿意去适应它。

如果没有这场自动驾驶革命,大家不会看到像百度、华为、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进入这个产业,没有这么大的力量驱使,这些企业不会入局。企业背后是有战略委员会的,这些企业的战略委员会水平是很高的,他对世界情况是很了解的。这些公司一定发现了巨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巨大市场是一旦他不做,就会丧失自己优势的。比如滴滴,如果滴滴不做这个事情,将来他是有危机的,他就一定要做。

所以你会发现,所有这些大公司背后高级的智囊团做了一个一致的决定,都去干这件事,所以这件事情不是大家拍拍脑袋的事情,这些人做决策的时候一定是做了充分的思考,这件事情确实要做、必须要做。

小鹏汽车吴新宙:在自动驾驶这个领域是个百花齐放的状态,而不是上游供应商一家独大的情况。

基本上所有的大的技术公司、车厂、传统供应商、许多新的初创企业(创始人多是互联网,高科技公司背景),在这方面都有布局。中国企业起步稍晚,但是并没有明显的差距。比如百度,在自动驾驶的投入是比较早的,而且成了多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Boot Camp(由前百度成员创立)。

现在的几家中国(人)背景的公司,比如AutoX,Nuro,Tusimple,WeRide(文远知行),都是在业界比较成功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