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姻出现的时间要比宝黛姻缘早,薛姨妈一来就树立起“金玉良姻”大旗。宣扬薛宝钗要找个有玉的才是良配。这世上有玉的很多,有谁能像贾宝玉这种娘胎里含着一块“通灵宝玉”出生那般理直气壮?王夫人当时对妹妹的话没接茬,看似避嫌不能说,实则还有其他意义,下面分析下。
(第二十八回)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第二十八回)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薛宝钗在贾元春赐节礼后,回忆起薛姨妈当众宣扬金玉良姻,觉得很没意思。不怪贾母说她们母女:
(第五十四回)“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第五十四回)“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脂砚斋【甲戌眉批:峰峦全露,又用烟云截断,好文字。】
“峰峦全露”指明薛家图谋金玉良姻之心。王夫人没接妹妹薛姨妈的话,细想特别有咀嚼的味道。
第四回王子腾来信告知召薛家三口进京,明确“金玉良姻”就是王家兄弟姐妹四人(包括王熙凤在金陵的父亲)的图谋。这一点在第四十一回妙玉拿出(分瓜)爮斝茶具上“晋王恺珍玩”几个字暗示的清楚。
不过,对王夫人来说薛宝钗能是个好儿媳妇,却不是最佳儿媳妇人选,别看她一直表现的支持金玉良姻。
王夫人的烦恼不是贾宝玉应该娶谁,而是贾母对贾宝玉的把持。贾宝玉的成长、教育、姻缘全都在贾母干预中。王夫人眼看着儿子离成龙成凤越来越远毫无办法。
贾母支持宝黛姻缘的心思不言而喻。王夫人作为母亲认为林黛玉不是儿媳妇的好人选,要挣脱婆婆对儿子的绝对控制,抢夺儿子抚养权……薛家和金玉良姻何尝不是王夫人与贾母婆媳博弈的工具?
对王夫人来说,她一生生了两儿一女,大儿子贾珠最满意。贾珠自小好学,十四岁就考中秀才,娶的媳妇也好,国子监祭酒的女儿,说出去荣国府三个字都透着一股书香味道。李纨也争气,第一胎就给王夫人生了长孙,还是荣国府第一个重孙。
如果贾珠不死,王夫人并不在意贾母溺爱、把持贾宝玉。可惜贾珠死了,王夫人所有依靠都在贾宝玉身上,儿子的人生必须她说了算。尤其在贾元春也进宫离她而去后。当贾政又生了庶子贾环,这种想法更强烈。
贾母要推动宝黛姻缘,王夫人不能容忍,那样她将彻底失去贾宝玉。别说林黛玉不适合做儿媳妇,嫁给贾宝玉有害无益。就算林黛玉合格,王夫人也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薛宝钗根本不是合适的儿媳妇。商人女儿如何配得上荣国府的继承人!看看王夫人给大儿子贾珠选的亲事,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比她这个婆婆出身都清贵。老丈人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要尊称一声“先生”。何至于到了命根子贾宝玉反要同意娶一个拉低身份的商人女儿?
王夫人没有失心疯!其实从始至终薛宝钗都不是她心目中儿媳妇的第一人选。荣国府对金玉良姻谣言满天飞,明明伤害了薛宝钗名誉,王夫人不但不管,还推波助澜。薛宝钗都二十岁了,王夫人也不理不睬,只因她不那么在意。
王夫人生在大家族,见多了利益关系。薛家要不行了,才来贾家想要自救。兄弟王子腾谋划金玉良姻,也是为了他自己和王家得到利益最大化。金玉良姻对王夫人有什么?除了牺牲贾家,牺牲贾宝玉名誉,难道只为了和薛姨妈的姐妹亲情?
金玉良姻不过是王夫人为了抗衡贾母的工具罢了。有薛宝钗在,贾母就不能强硬做主宝黛姻缘,尤其当贾元春也明里暗里表态支持薛宝钗。问题是贾元春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她为什么不赐婚?还不是不那么合适。
所以,薛姨妈对外宣扬金玉良姻,王夫人含笑不语,不承认,不否认,不支持,不反对,还不着急,这几个细节暴露出她心中早有成算。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她没想到贾家衰落如此之快罢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