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晒100万存款_我身边辞职出去浪的女生,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15
导读

去年我两个央视的女生同学先后辞职,在台里按部就班工作了7年以后,她们一个去了英国读商学院,一个去了葡萄牙读研究生。 后来,她晒着在伦敦的生活,学习,考试,paper压得喘不过气来,她说最好在考场上即…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位自由洒脱的女神,她是很多人心目中情商超高的女人——孙晴悦。

她曾是央视驻外记者,专访过拉美各国政要,做过一本正经的财经报道,也欢乐地在世界杯球场上手舞足蹈。

二十多岁的年纪,她已经去过了四分之三个地球。年轻,美貌,学识,才华,智慧,气质,以及我们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她统统都拥有。

晴悦是非常洒脱自由的女生,也是许多人心目中情商超高的女人,她走过千山万水,懂得活出自己。这样的榜样值得推荐给大家: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儿(ID:dearqingyue)。

95后晒100万存款:我身边辞职出去浪的女生,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文/孙晴悦

01

有一个问题,说我们这一代80后应该有多少存款,最少是20万,就是这样一张图,在80后里起码可以算中产了。

然后就有个90后评论,这图里的年龄如果都换成90后,钱肯定不够用。

嗯,95后晒出100万存款,嗯,余额在20万,在95后里根本就是穷人。

我的朋友圈里,大多是80后,所以他们拿着这张图以及95后眼里20万存款是穷人这样的话,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说这不可能。

我是从去年初才开始接触92后,93后,95后,我看到这样的说法,觉得太正常了。因为90后95后已经以各种姿态扑向这个社会,用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对于财富的认知去赚钱去实现理想。

而80后还在犹豫要不要辞职,要不要放弃安稳的工作,差距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想说说我身边辞职去流浪的姑娘们,后来呢?

02

之前,我写了一篇自己版本的深夜食堂故事,好多以前台里的女生给我留言。

有一个女生说,“铁医路一号院,铁道大厦,我的青葱岁月啊。吃遍了台西门走回来的每个小店,尤其铁道大厦的露天冷淡杯,失恋根据地啊…

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感慨万千:曾经独自漂泊的勇敢和坚决,成就了今天的自己。真是爱死了曾经勇往直前不计后果的那个自己。”

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现在或者曾经台里的同事关注着我,又感慨原来大家曾经的青葱岁月都挥洒在西三环的复兴路11号。

而如今很多人义无反顾地离开,踏上新的征程,有了各自新的生活和挑战。

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7年了。

我的同班同学一共20个人,超过一半的人都在这7年里了换了工作。

嗯,大学毕业的那年,我的同班同学几乎都进了众人眼里羡慕的单位工作。外交部,央视就占了半壁江山,剩下的都去了大型央企,私企。

03

7年过去了。

去年我两个央视的女生同学先后辞职,在台里按部就班工作了7年以后,她们一个去了英国读商学院,一个去了葡萄牙读研究生。

7年的媒体人工作经验,她们并没有选择一个差不多的行业或者工种,而是跳出舒适圈,去到一个全然不同的新行业,新环境里。

我的同学都是87,88年,正处于30岁的门槛上,然而她们都选择义无反顾地去到陌生的城市,从头开始,接触一个陌生的世界。

嗯,所谓的三十岁大限对于她们来说是不存在的。我特别信奉十二老师的那句话“没有好好浪过的女生,不足以驾驭后半生。”

后来,她晒着在伦敦的生活,学习,考试,paper压得喘不过气来,她说最好在考场上即刻瘫痪,但是那些热烈的新生活,那些未知的世界是如此得激动人心,她也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句子。

她说,“everything is great, and I am about to expand my universe.”

04

“以前我们总想着,在央视工作已经是媒体行业的顶端了。地方台的还会想要跳槽来央视,那么从广院毕业,进了央视,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是别无所求了。”

“可惜,那个时候的我们还太年轻,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天地是如此之宽,并且变化也是如此地迅猛,感觉一不留神就要被这个时代所抛下。”

“拥抱互联网,我想要看看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儿,除了按部就班在台里上班,自己究竟还有什么可能性。”

这是我的前同事们说的最多的话。

很多熬了7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传统媒体人,权衡再三,还是走了。因为我们深知大平台的局限性,也深知躺在大平台上是没有人来负责你成长的,最终还是会被时代淘汰。

太多人想要逃出一成不变的生活出去浪一浪,这不仅仅是局限于出国读书,出国工作,这包括了很大范围内的浪一浪。

05

比如,想去一个新的前沿行业浪一浪,看看90后甚至95后都在干什么。在北京见了一个四十不惑,依然从传统行业跳去拥抱互联网的大叔,

他说,90后甚至95后的世界才是未来,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他们这些年轻人在想什么。

嗯,对于一个到了四十不惑,生活安稳的大叔来说,拥抱一个更年轻的行业,就是出去浪一浪。

比如,想去一个新的领域里。我去葡萄牙读书的前同事,做了7年媒体人之后,一心扎进了葡萄牙语文学研究,在图书馆里抱着厚厚的词典,研究葡萄牙的文学和诗歌。

7年媒体人经历只让她越来越看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及时调整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行。

嗯,对于一个有着稳定大平台工作的女生来说,重新埋头于一个小众的诗歌和文学,就是出去浪一浪。

比如,想过一种远离都市纷扰的全新生活。有一天我看到我另一个大学同学男生发的微博,写着他的法国乡村生活笔记。

他在非洲工作了好几年后,突然重新调转方向,学了一门新的语言。他从头学了法语,去了巴黎生活。现在他硕士毕业了,在法国的乡村买了一块地,赤手空拳,造了一个房子。

嗯,就是从挖地基,砌水泥开始,全部只有他一个人,建造了一座带花园的房子。在小院里种各种蔬菜苗,过上了陶渊明心心念念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嗯,他应该能算是我身边的男生女生中,过得最浪的一个了。

06

其实,工作了很多年后,我们厌倦了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这都不仅仅是事业心不事业心的问题,也不是体制内或者体制外的问题,而是我们终于在工作了很多年后,在机械地活在别人的价值观的很多年后,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其实,我的同学刚毕业的时候,大多都是在众人艳羡的单位里,而却超过一半都选择了换一条跑道继续向前。

看似他们天南地北,看似他们跨专业跨领域,看似他们任性地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任性说到底是需要资本的。

我很讨厌成天吐槽自己的工作有多么无聊,自己多么想要改变,却都是苦于周围人的眼光,周围人的看法,而迟迟无法改变。

其实,真正束缚我们的哪里是什么周围人。大家总是把自己的无能,胆小,畏惧,找一个替罪羊,然后安慰自己说,都是周围人的眼神杀死了我的梦想。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你为你自己的改变,为自己想要出去浪做过哪些努力呢。

我央视的前同事们都在极短的时间里,考出了雅思,Gmat,以及葡萄牙语水平测试,

我去法国生活的同学不到一年自学法语,水平都能申请法国的硕士了,

而那位四十不惑的大叔,在人到中年,依然兴致勃勃一刻不停地学习着新领域的知识,周末的两天更是全泡在商学院里。

所以,你看上去,他们都挺浪的。

而你没看到的是,他们像水里的鸭子一样,表面平静,水面下的脚掌正在一刻不停地划着水。

07

也有人会冷嘲热讽地说,好好的大机构不待,是因为你们年轻人终究太年轻,以后,等老了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最经典的话。

“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有些人总会比其他人先觉醒,他们总会发现,人的一生最终不是为了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尽兴而丰盛的一生。

至于离开了大机构,离开了安稳的工作,跑到一个全新的,甚至风险很高的行业里,会不会后悔。

就我身边的人来说,那些勇敢去追求新生活的,没有一个后悔的,而那些患得患失到底要不要改变,要不要向前,犹豫不决的,倒是常常在后悔。

- THE END -

晴悦,她的二十几岁过得光芒万丈。

20岁,她第一次去南半球。

22岁,大学毕业,终于走进了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复兴路11号,去了中央电视台工作。

24岁,当上驻外记者,第一次在保利斯塔的街头拿着cctv台标的话筒说,“央视记者,巴西圣保罗报道”。

26岁,巴西、阿根廷、秘鲁、厄瓜多尔、牙买加、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古巴、智利、巴拿马、苏里南,她走过了一张拉丁美洲的地图。

27岁,创立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儿,成为了拥有几十万粉丝的KOL。

28岁,从央视辞职,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做没做过的事,爱没爱过的人》。

29岁,再次出发去了美国。

她出版了畅销书 《二十几岁,没有十年》,写二十几岁自己的故事,写二十几岁身边的男孩女孩,写我们的焦虑和彷徨,写我们的情感和痛苦,写我们求学,工作,恋爱,失恋,写我们的奋斗和勇敢。

今年30岁,创建了自己的一只团队,致力于让所有年轻女孩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生活。

“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儿”

(关注后回复“ 总结”,看看她把自己过得如何光芒万丈)

她的朋友圈里有和各国政要的合影,参与国际最前沿的科技变化,也有对美食的喜爱。

她的号精彩,是因为她自己过得光芒万丈。

晴悦说,她的愿望是,既能朝九晚五,也能够浪迹天涯。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她们一起在路上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