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旅游年味儿淡了?从手写春联找回儿时浓浓年味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53
导读

话说有一年春节,恭亲王府操办年节的管家为了讨王爷欢心,特制了几个大大的“福”字贴在大门等处,谁知有一位目不识丁的家仆将字贴倒了,惹得王爷大发雷霆,管家灵机一动赶紧说:“奴才常听人说王爷福气大造化大,…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是春节民俗的重要符号——春联。春联,又叫对联、对子,贴春联,是春节一项必不可少的仪式,也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春联的起源

传说很久很久之前,在东海之上有一座神山,山上有一颗仙桃树,大树盘曲三千里,在树干延伸处的最东北处,有一道鬼门,是百鬼出入的所在。为了防止鬼怪为害作乱,玉帝派了两位神将在门口把守,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郁垒,如果发现作恶的鬼怪,就用苇索将恶鬼捆绑起来去喂食老虎,或是用桃木剑斩恶鬼的脖颈,用桃枝穿了琵琶骨,投到海中喂龙。

“神荼”、“郁垒”

神荼、郁垒是天上的神仙,不能管人间之事,于是一些鬼怪便趁机到人间祸害百姓,为了保护百姓,玉帝便让两位神仙在规定的时节去人间驱逐鬼怪。后来,民间逐渐形成了对二神的信仰,每到年节,人们就用桃木雕刻神荼、郁垒的画像,再用苇索悬挂于门口,以此驱鬼辟邪。

据纪晓岚的考证,五代十国的时候,宫廷内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一年春节,后蜀主孟昶命学士章逊题写桃符,但他对联语并不满意,于是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在一段时期内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

后来,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人刘丘子在立春日所作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春联,尾题:“开元十一年捌月五日写,刘丘子投二舅”,表明时间为公元723年,较孟昶的题辞早二百四十多年。宋代以后,桃符被红纸取代,称为“春联”或“春贴纸”。

春联的学问

最初,春联的产生是为了辟邪纳吉,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逐渐用于以营造新年喜庆吉祥的氛围,成为维系传统文化的纽带,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春联形式上讲究对仗工整,上下联字数句数相等,两联彼此相对应,如“一年好景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 ,“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等,内容多以富贵吉祥为主。除了内容上的喜庆,春联还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草书、行书、宋体等各式字体或行云流水,或遒劲有力,使得每幅春联都各具特色,千姿百态。

由于各地的习俗不同,春联张贴时间也不同,有的地方讲究“年二八,贴花花”,有的地方则是“二十四,贴对子”,但是大部分地区一般都是在农历最后一天即年三十张贴春联,并且讲究谁家贴得早,谁家来年就会福气多多,财源滚滚,所以家家户户这一天都早早起来准备贴春联。

因为春联是以“对”为单位的,有上下联之分,贴时要自右向左,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上下联不可贴倒。说到贴倒,有一个字却需要倒着贴,那就是“福”字。

话说有一年春节,恭亲王府操办年节的管家为了讨王爷欢心,特制了几个大大的“福”字贴在大门等处,谁知有一位目不识丁的家仆将字贴倒了,惹得王爷大发雷霆,管家灵机一动赶紧说:“奴才常听人说王爷福气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了,这是大吉之兆啊”,听了管家的话,王爷立刻转怒为喜,还重重赏赐了管家。

在现在恭亲王府的秘云洞内,还有一块刻着康熙亲笔题写的“福”字石碑,这个福字,字形狭长,称“长(瘦)寿福”,且福字右半边还隐藏着一个“寿”字,可谓是“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更让人叫绝的是,这个福字中还包含了多个汉字,右上角像一个“多”字,对应下边的“田”字,左半边既像“子”字又像“才”字,加上右半边的“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福、多寿、多子、多才、多田”,是真正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堪称“天下第一福”。

青年书法家金进春所写的天下第一“福”

迎新年,贴春联,辞旧岁,值此新春佳节,玄商邀请到书法大师特别为大家带来贺年感恩大回馈。手写的春联,给您带来更纯的年味儿。

每一句祝福都是您亲自挑选,是美好的祝愿,更值得作为艺术品收藏。5款吉祥文案,任选其一,大师为您书写!明天中午12点,每款88套限量销售,售完即止!点击“阅读全文”了解详情。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