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健身房,瑜伽培训班,普拉提培训班等健身场所生意颇为火爆,市面上绿色蔬菜、养生蔬菜等颇受人们的欢迎,健身教练,营养师等职业的收入待遇水涨船高!究其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养生了!
诚然,这些“养生之道”都是有效果的,但是,这些都是“小道而已”,真正的“大道”应该从“精神”方面着手!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老泄残精,人穷寿尽”!
若是弄懂这两句生活真理,必然终身受益,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何谓“老泄残精,人穷寿尽”
一看到这句话,就有人要说了“小编又不正经了,又开始传授房中术了”!实话实说,所谓“老泄残精”确实有“那方面”的意思,大家意会即可,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不过小编岂是如此没有“内涵”之人,所谓的“房中术”只是最浅薄的意思,除此之外,这句话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老泄残精,人穷寿尽”,此处的“精”指的是“精神,精力”!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上了年纪的人不能思虑过甚,不能过多的损耗自身的精力和体力,否则就会油尽灯枯,当精力穷尽之时,就是寿尽之时!
毫无节制的损耗精力无异于“慢性自杀”
上了三十岁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年轻时精力充沛,不知何为疲惫,连续通宵几个晚上都没有不适的感觉,可是一旦上了年龄,别说通宵,就是稍微睡的晚一点,第二天都会浑身疲惫,没有精神,这其实就是身体在向你“示警”了。
人的精力就像一根蜡烛,人到中年时蜡烛已经燃烧过半,如果再无节制的损耗精力,就会加速蜡烛的“燃烧”,等到蜡烛燃尽,精力耗尽,人也就到了生命的尽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谋略和格局都胜过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却是最后的胜利者,原因就是诸葛亮不知保养,呕心沥血,过度损耗精力,以致最后油尽灯枯,司马懿对此看的最为透彻:“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活得久才是“王道”!正所谓“死后元知万事空”!
不念往事,心向未来才能得享高寿
因此,人上了年龄一定要注重自身的“保养”,此处的保养不单单指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心胸的宽广,不再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不再为琐事殚精竭虑,不再为意气之争气血难平!如此这般,方是养生“大道”,才能得享高寿!
民国时的严幼韵被誉为“上海滩最后一位大小姐”,她一生从不运动,嗜好肥肉,可以说与现在的养生之道“背道而驰”,但她却活了112岁!究其原因,就是她在其自传《一百零九个春天——我的故事》中所提到的几个字——不念往事,心向未来!豁达的心胸才是严幼韵得享高寿的奥秘所在!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吃穿都不愁,但是精力的损耗却尤胜往昔,尤其是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精力,有一句话说的很形象:孩子小的时候愁他的成长,上学了愁他的学习,毕业了又愁他的工作,工作了愁婚姻,结婚了又愁下一代,下一代有了又愁下一代的成长,这就是个“轮回”,永远没有尽头!
人啊,总是要为自己而活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可以支持、引导、帮助,却不能过多干涉,该放手时就放手,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还有下一句:“少食壮火,自取其祸”,意思是年轻时不要过度“进补”,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其实无论是“老泄残精,人穷寿尽”还是“少食壮火,自取其祸”,都表达了一个意思:“顺其自然”!
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境界”,三十岁作为“而立之年”,我们应该在三十岁之前努力打拼,奋发向上,四十岁以后我们就要逐渐做到“不惑”、“知天命”、“耳顺”……这就是个精神升华的过程,年龄越大,越要“珍惜”自己的精力!
参考资料:《论语·为政》《一百零九个春天——我的故事》《三国演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