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伊始,根据迅速发展的解放战争形势,党中央对夺取全国政权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1949年和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
为此,党中央提出,1949年必须使各野战军进一步的正规化。这主要的是加强炮兵和工兵,使用铁路、公路和水路的近代化交通工具,加强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建性……并加强司令部的工作。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向全军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根据变化了的战场形势,再次发出《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随后,各野战军开始大整编。
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下辖第12、13、14、15四个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个纵队。
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下辖第7、8、9、10四个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
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下辖第3、4、5三个兵团共10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
2月1日起,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原所辖各纵队分别编为第1、2、3、4、6、7共6个军;各纵队所辖各旅,一律改称为师。
此外,第一野战军还直辖两支骑兵部队,原骑后第1旅,改为第1野战军直辖骑兵第1师。原骑兵第2旅,改为第一野战军直辖骑兵第2师。
第一野战军总兵力约15万人。
从上可以看出,四大野战军改编之初,第一野战军并无兵团建制,其下直接设军级建制。而其他三个野战军皆辖兵团,也即皆有兵团建制。
但这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
为了适应向大西北进军的需要,1949年4月25日,太原战役刚结束,军委即令原华北野战军周士第率领的第18兵团,和杨得志、李志民率领的第19兵团,调赴西北作战,转归第一野战军建制指挥。
两兵团先后到达西安、三原以后,第一野战军抓住作战间隙,于6月间在位于关中平原中部的陕西省礼泉县,召开了一次前委全体委员会议。
会上,一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彭德怀指出,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其他野战军都已经成立了兵团,原华北野战军第18、19兵团也调归一野建制。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没顾上这件事,现在,我们一野也要成立兵团,准备成立第1、第2两个兵团,每个兵团各辖3个军。
紧接着,彭总就兵团组成及干部配备问题,提交大会讨论。
由于与会委员对这个问题没有提前准备,会场一时沉寂下来。
过了一会儿,第1军政委廖汉生首先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这个问题好办。第1、第2、第7军组成第1兵团,王震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第3、第4、第6军组成第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
廖汉生是湖南桑植县人,时年38岁,比彭德怀小13岁,系彭总的湖南小老乡。廖汉生很早就担任了红军师政委,是一位年富力强的军政指挥员。
廖汉生此言一出,彭总笑着问:“你干什么?”
“我还在1军嘛。” 廖汉生回答彭总这话的意思是,“我还在第1军当政委。”4个月前,第一野战军组建时,原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被命名为第1军,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
彭总参照廖汉生之提议,在征求了其他同志意后,就将这一方案上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很快批准了彭总的方案。
如是,第一野战军至此下辖4个兵团,分别为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1兵团,许光达任司令员、王世泰任政治委员的第2兵团,还有新近归建的第18和第19两个兵团。
第一野战军改编之初,第7军继续留在晋中地区作战。第18、19两兵团由晋入陕归入第一野战军建制时,第7军亦随同归建。
另外,一野各兵团的部队还很快进行了充实。除补充了步兵外,一野的特种兵从无到有,发展为4个炮工团、1个工兵团和1个炮兵团。大大加强了西北解放军的力量。
想当初,西北野战军从1947年的两个纵队另两个旅2万余人,发展成为今天的第一野战军4个兵团、12个军34万余人,真可谓今非昔比,悬如天壤。
中国的大西北,在历史上曾涌现出灿若星辰的杰出人物。这里既有李白、王维、岑参、王昌龄等大诗人写下的边塞名篇,更有李广、班超、霍去病、成吉思汗等改写过世界历史的军事大家。
1949年,烽烟四起的西北战场,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主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为解放大西北,创建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必将与西北之峻岭大山同在,亘古不朽。